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 物态变化 练*题
一、单选题
1.(2022·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2.(2022·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考三模)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外侧
B.**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液化
3.(2022·云南玉溪·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2月22日玉溪迎来了难得一见的下雪天,龙马山上更是出现了大面积雾凇现象(如图所示)。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雾凇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湖面结冰 B.雾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露的形成
4.(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  )
A.河流中冰雪消融 B.深秋草上冰花剔透
C.冰冻的海面 D.草叶间露珠晶莹
5.(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6.(2022·云南玉溪·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7.(2022·云南昆明·校联考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在学*了“温度”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温度计,瓶内装的是气体,弯管水平部分有一段液柱,装置气密性良好。此温度计原理是气体的______,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8.(2022·云南红河·统考一模)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的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 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使洒在混凝土冰板层上的水 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过程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这些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10.(2022·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考三模)冬奥会火炬名为“飞扬”,如图所示,颜色为银色与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部分 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火炬主要的燃料是液态氢气,通过 ___________的方式储存在火炬中。
11.(2022·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在夏天的清晨,我们经常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露珠,露珠实际是由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如图乙所示是小明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当把该装置放在热水中时,该温度计管中的液柱会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该装置所处环境为常温,环境气压保持不变)。
12.(2022·云南临沧·统考一模)盛夏季节,从冰箱里拿出来一瓶冰冻的水,不一会儿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小水珠,这是发生了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一段时间后,水珠又消失了,这个过程中会 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来保鲜蔬菜和水果,如图所示,这种水雾的形成原因与自然界中的雾形成原因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种水雾很快就会消失,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4.(2022·云南昆明·校联考模拟预测)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的__________,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15.(2022·云南红河·统考二模)通过查阅资料可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在设计碘的升华实验方案时,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加热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你认为 ___________方式更为科学合理,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16.(2022·云南曲靖·统考二模)罗平今年迟来的一场大雪把农民害惨了,多好的油菜夷为平地,下雪的物态变化______(选填“凝固”“凝华”),“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物理知识______。
1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在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干冰迅速___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划痕处的水___________成冰,实现快速“补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18.(2022·云南临沧·统考一模)小明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他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 ______(选填“M”或“N”)的位置;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______℃;
(3)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且烧杯中的水面应 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冰的上表面;
(4)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且冰在第3min时处于 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另一个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是 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小强同学在昆明利用粉末状的海波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_____;
(2)他将装有海波的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底部的海波已经熔化了,而上面的海波还没有开始熔化,这是由于海波________不均匀的缘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你的办法是________
(3)小强改进实验方法后,每隔20s记录一次数据并填入下表
记录时刻 1 2 3 4 5 6 7
温度 45.3 45.7 46.2 46.7 46.9 47.1 47.1
记录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47.1 47.1 47.1 47.1 47.4 47.7 …….
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波在第7个记录时刻处于________状态;
(4)实验测量出海波的熔点是_____℃,小强发现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48℃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2022春·云南曲靖·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1.(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22.(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选填“A”或“B”),组装好仪器后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①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
③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8丙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4)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8℃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8℃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______。
23.(2022·云南玉溪·统考模拟预测)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I、Ⅱ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______(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在读数时,乙图中的______方法是正确的(填“A”“B” 或“C”);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______(填“前”或“时”)的现象;
(4)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由图象还可以看出,I、Ⅱ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24.(2022·云南·校联考三模)在冬天或夏天雨雾中驾车时,前后及两侧挡风玻璃上雾蒙蒙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雾的成因及消雾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进行了下列的思考及探究:
(1)在下雨天或雾天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且因大雨或雾天的空气温度降温,使得车窗玻璃本身的温度相对较低,车内水蒸气遇______发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小水珠;根据相关数据,车内外温度差达到10 ℃以上就很容易在玻璃______ (选填“内侧”或“外侧”)起雾。
(2)车窗起雾无疑是驾驶安全的大敌。为使视野清晰以保证驾车安全,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消除雾气。影响用风消除玻璃水雾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学们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甲组同学认为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乙组同学认为与风的温度有关;
要验证猜想一,实验中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做了相应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风力挡位 温度 消除水雾所用时间
3 热风 30秒
冷风 40秒
【分析与结论】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一定时,所吹风的______,除雾越快。
【交流】从车窗起雾的成因反推:消雾的有效途径除了迅速提高车窗玻璃的温度外还可以通过______来实现。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熔点,是晶体,所以是冰的熔化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
B.**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因为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罩镜片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熔化成了水,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雾凇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湖面结冰,是湖面的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二者形成过程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与雾凇形成过程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与雾凇形成过程相同,故C符合题意;
D.露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表面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与雾凇形成过程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A.河流中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深秋草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草上,发生的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冰冻的海面是液态的水遇冷凝固成固态的冰,发生的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间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发生的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蜡烛“流泪”是由固体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雪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6.37.3
【详解】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所以读数为37.3℃。
7. 热胀冷缩 左
【详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工作物质为烧瓶内的气体,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
8. 吸收 放出
【详解】[1][2]根据题意知道,制冰时,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收热量,使洒在混凝土冰板层上的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而凝固。
9. 凝固 放出
【详解】[1]小水滴变成小冰晶,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为凝固。
[2]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10. 反射 压缩体积
【详解】[1]国旗的红色部分在阳光的照耀下只能反射相同颜色的红光,所以呈现出一抹鲜艳的“中国红”;
[2]火炬主要的燃料是液态氢气,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
11. 液化 右
【详解】[1]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把该装置放在热水中时,温度升高,瓶内气体体积膨胀,管中液柱向右移动。
12. 液化 吸收
【详解】[1]装有冰冻水的瓶子从冰箱拿出,一会儿干燥瓶壁上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的。
[2]瓶壁上的水珠水消失了,是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3. 不同 汽化
【详解】[1]自然界中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超市里常喷一些水雾是水被雾化形成的,所以两者的形成原因不同。
[2]水雾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14. 蒸发 液化
【详解】“吹气”能加快热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蒸发吸热,可使热水的温度降低;“哈气”时,从嘴中哈出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手就会液化,液化要放热.
【点睛】1、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要吸热;2、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要放热,据此即可解答.
15. A 酒精灯外焰温度大于碘的熔点,碘可能会先熔化再汽化
【详解】[1][2]探究碘的升华实验,A选项用热水加热方式更为科学合理,理由是用热水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碘蒸汽的出现只能是碘的升华,而使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大于碘的熔点,碘就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汽可能是碘液体的汽化,所以对于碘的升华实验来说,并不合理。
16. 凝华 见解析
【详解】[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
[2]“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下雪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化雪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7. 升华 凝固
【详解】[1][2]“补冰”是利用干冰在极容易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发生升华现象来达到降低周围温度的目的,此时划痕处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样就实现了快速“补冰”。
18. N 2 不能 高于 晶体 固液共存 错误
【详解】(1)[1] 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酒精灯外焰加热,而铁架台底座是固定的,应自下而上,所以应该先固定N,再固定M。
(2)[2] 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的上表面在0℃刻度线以下两个刻度线处,所以读数是-2℃。
(3)[3]利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而烧杯底部的温度较高,所以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4]为保证试管内的物质能同时均匀受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冰的上表面。
(4)[5] 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
[6] 冰在第3min时,正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5)[7]虽然未用酒精灯加热,但冰的温度较低,低于周围水和空气的温度,可以从周围的水和空气中吸热熔化,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19. 温度计 状态 受热 采用水浴法加热 固液共存 47.1 海波中有杂质
【详解】(1)[1][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加热时需要观察海波的物态变化情况。
(2)[3]在加热过程中,底部的海波已经熔化了,而上面的海波还没有开始熔化,这是因为实验中从底部对海波进行加热,底部的海波温度高,上面的温度低,是由于海波受热不均匀引起的。
[4]为了避免题中的情况发生,可以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即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这样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从6~11min过程中,温度保持47.1℃不变,即熔点为47.1℃,故该物质为晶体,则第7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4)[6]从6~11min过程中,温度保持47.1℃不变,即熔点为47.1℃。
[7]课本中海波熔点48℃,实际测量熔点是47.1℃,可能是海波中有杂质,使海波的熔点略有变化。
20. 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使用搅拌器、采用水浴法 48 5 大于 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吸收
【详解】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并且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体受热均匀,但是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没有全部在水面以下,会影响实验效果;
第一空.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第二空.使用搅拌器、采用水浴法
第三空.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如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8℃;
第四空.熔化从第5min开始到第10min结束,总共持续了5min;
第五空.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固态时的图象的倾斜程度要大于液体时图象的倾斜程度,相同热源相同时间产生热量相同,即Q相同,固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质量不变即m相同,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固体温度变化小,即Δt固c液.即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第六空.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第七空.吸收
21. 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晶体 固液共存 增大 95 小于 不会
【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由甲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一是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要测碎冰块的温度,将A温度计的感温泡埋没在碎冰块中,所以第二个错误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2)[2]通过图乙可知,冰t1~t2阶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3][4]由乙图可知,t1~t2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5][6]由丙图图像可知,水升高到95℃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5℃;由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5℃,小于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7]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试管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2. B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的底部接触 68 98 低于 c 试管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1)[1]组装器材时,应自下而上安装,所以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和侧壁,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的底部接触,是错误的操作。
(2)[3]由乙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0℃在液柱下方,所以温度为零上,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68℃。
(3)①[4]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第5min已经开始沸腾,沸点为98℃,一旦沸腾,水温将保持沸点温度不变,所以第7min水温为98℃。
②[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此表格数据中水的沸点为98℃,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③[6]由于m2m1,所以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水温到达沸点温度所需的时间更长,由于气压不变,所以用不同质量水做实验的沸点相同,综上所述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c。
(4)[7]当烧杯的水温和试管中的水温都达到98℃时,由于在当时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中的水沸腾保持98℃不变,试管中的水温虽达到沸点温度,但由于无法继续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所以无法沸腾。
23. 水银 秒表 自下而上 B 前 98 初温
【详解】(1)[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表,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为357℃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本次实验应选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
(2)[2]实验中要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所以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 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最后确定温度计的高度,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乙图中的B方法是正确的。
[5]水沸腾前的现象:产生少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小;沸腾时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观察图像,气泡由大变小,可知该情形是为水沸腾前的现象。
(4)[6]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它的图像特点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观察图像可知水温达到98℃后温度随着时间不再升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7]已知实验是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同时加热等质量的水,所以甲、乙实验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相同。观察图像,当温度达到98℃时,甲用时6分钟,乙却用时8分钟,说明水从开始加热到开始沸腾时间不同。观察图像可知,甲、乙实验虽然控制了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没有控制初始温度相同。甲的初始温度大于乙,所以造成了甲先沸腾,乙后沸腾的结果。
24. 冷 液化 内侧 风速 风速 温度越高 通过空调系统换干燥空气进入车内(答案出现“干燥的空气进入车内”即可)
【详解】(1)[1][2]大雨或雾使外界温度低于车内温度,车窗玻璃的温度相对较低,车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小水滴。
[3]车内外温度差达到10 ℃以上时,车内温度高,车外温度低,这样会在车窗玻璃内侧出现小水珠,即为我们看到的雾。
(2)[4]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风速这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时,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风速大小,观察实验现象。
[5][6]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风力挡位均为3,即风速相同,温度有热风和冷风两种,对应时间分别为30秒和40秒,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风速一定时,所吹风的温度越高,除雾时间越短,即除雾越快。
[7]由实验结论可知,影响除雾快慢的因素有风速和所吹风的温度,迅速提高车窗玻璃的温度,使车内的水蒸气不容易在车窗玻璃上发生液化,从而达到除雾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车内空气相对干燥起来,也可以达到除雾的效果,如通过空调系统换干燥空气进入车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