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汉语汉字
消,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读作xiāo。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消的本义就是消失、溶解、散失;引申为消遣、排遣、打发等义;又可指需要、享受、售出、消息等义。
中文名
消
拼音
xiāo
部首
氵
五笔
iieg
仓颉
efb
郑码
vkq
笔顺
4412432511
字级
一级字、常用字
平水韵
二萧 平声
注音
ㄒㄧㄠ
注音
ㄒㄧㄠ
笔 画
10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㴅、痟、逍、銷、硝
统一码
基本区U 6D88
四角码
3912₇
说文解字
尽也。从水,肖声。相幺切
注:㴅,古文。
说文解字注
消,尽也。未尽而将尽也。从水,肖声。相幺切。二部。
康熙字典
古文:㴅。《唐韵》相幺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并音宵。《说文》:“尽也。”
又灭也。《易·泰卦》:“小人道消。”
又释也。《礼·月令》:“冰冻消释。”
又消耗。扬子《太玄经》:“九事,七为消。注:消,意放散也。”
又消消,敝也。《诗·豳风》:“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
又地名。《诗·郑风》:“淸人在消。传:消,河上地。”
又疾名。与痟通。《后汉·李通传》:“通素有消疾。”注:“消,消中之疾也。”
又消石,药名。
又通逍。《礼·檀弓》:“消摇于门。”注:“消摇,又作逍遥。”
又《韵补》叶新于切。音须。崔骃《反都赋》:“干弱枝强,末大本消。叶下臾。”
又叶思留切。音修。司马相如《大人赋》:“焕然雾除,霍然云消。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眞人乎相求。”[1]
音韵汇集
|
字头 |
小韵 |
声符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韵部 |
声调 |
清浊 |
拟音 |
开合 |
等第 |
摄 |
声类 |
增韵 |
消 |
|
|
思邀切 |
|
|
宵 |
平 |
|
|
|
|
|
|
集韵 |
消 |
|
|
思邀切 |
|
|
宵 |
平 |
次清 |
|
开 |
三 |
效 |
心 |
韵略 |
消 |
|
|
思邀切 |
|
|
宵 |
平 |
|
|
|
|
|
|
广韵 |
消 |
宵 |
|
相邀切 |
心 |
宵 |
宵 |
平 |
全清 |
|
|
三 |
效 |
|
中原 |
消 |
萧 |
|
|
心 |
萧豪齐二 |
萧豪 |
阴平 |
全清 |
|
|
|
|
|
中州 |
消 |
|
|
西焦切 |
|
|
萧豪 |
平声 |
|
|
|
|
|
|
洪武正韵 |
消 |
萧 |
|
先雕切 |
|
|
萧 |
平 |
全清 |
|
|
|
|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
s |
i̯oɡ |
王力系統 |
宵 |
s |
ǐau |
|
董同龢系統 |
宵 |
s |
jɔɡ |
|
周法高系統 |
宵 |
s |
jiaw |
|
李方桂系統 |
宵 |
s |
jagw |
|
兩漢 |
西漢 |
宵 |
|
|
東漢 |
宵 |
|
|
|
魏 |
|
宵 |
|
jau |
晉 |
|
宵 |
|
jau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蕭宵 |
|
jɑu |
北魏後期北齊 |
蕭宵肴 |
|
jɑu |
|
齊梁陳北周隋 |
蕭宵 |
|
jɑu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
s |
i̯ɛu |
擬音/王力系統 |
|
s |
ǐɛu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
s |
jæu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
s |
iæu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
s |
jäu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
s |
ǐɛu |
参考资料
1.消·汉语字典
2.消·在线新华字典
3.消·汉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