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有什么奇特之处?
复活节岛处于南纬30度线上,而南纬30度这一地带历来就是一条充满无数令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的集中地带。
在地球的南北纬30度线上,有着很多着名的自然之谜。这里有埃及的金字塔之谜和狮身人面像之谜,有撒哈拉大沙漠绿洲之谜,大西洋诸岛沉没之谜,有死海形成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还有美国圣塔柯斯镇斜塔之谜,真是不胜枚举!
地球的南北纬30度线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里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都管它叫“死亡旋涡区”。北纬30度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五个异常区;南纬30度线上的非洲东南部、澳大利亚西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区、南美洲东部和南太平洋中部五个异常区。如果人们把南部异常区和北部异常区在地球上标明出来,就会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划线,人们就会发现整个地球就会被划分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三角形的接合点上。
复活节岛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基文于1772年4月5日首先发现,当天正值基督教的复活节,故得名。岛上的居民则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小岛东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象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
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岛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
有关石像之谜,众说纷纭。有说是外星人的太空船搬运石像;石像拥有神力,造好后会自己行去目的地。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敬早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着名的“七尊莫埃”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造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亮拦雀。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PunaPau取材的。因为PunaP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
岛上居民对于这些石雕丝毫没有历史记忆,,也不知石像是在刻谁,因为这些石像直挺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凹陷的双眼,一点都不像当地的土着,是纪念什麼人?或是神呢?还是有”人”曾经教导过他们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而令他们难忘,感恩之余,雕刻这些石像,以兹纪念呢?
石像的搬运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比重一般为3~3.2克/厘米,若按此计算,复活节岛衡激上最大的石像高21.8米,肩宽2.5米,截面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来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吨,甚至上百吨重了。听起来这很有道理,但是是如何呢?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们之中只有某些岩石的比重达到1.7克/厘米,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于1.4克/厘米。至于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轻了,它乾燥后,比水还要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麼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15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到阿胡上去了。可见雕像并非人们说的那麼重。
不禁石像的重量被大大夸大了,普卡奥的重量也被夸大了。看上去直径达3米、高为2.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海尔达尔认为一个普卡奥足有5只大像那样重。但不要忘记,普卡奥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乾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里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普卡奥。而且,用来制造普卡奥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用锤子敲击它,岩石表面虽不致碎裂,但也会出现皱纹。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不是搬着他到处跑,而是把它滚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因为当普卡奥在地上滚动的时候,它并不破碎,而是稜角都没了,变成了圆形。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只不过是一种例外。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着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许多人认为,复活节岛巨大的石像先是在拉诺洛拉克火山采石场里雕刻出来,然后再运到海边,并在那里为它们修建阿胡。雕像的帽子是在普那帕奥火山采石场立志成的,然后再运到海边。最后,人们把巨型雕像放到阿胡上,再给它们戴上帽子。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明了普卡奥是怎样制成,又是怎样戴到石像头上去的。
洛基文曾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大木头可以制作任何机器和结实的绳子,却怎么可能立起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问,到现在还不断地被人提出,也不断地有人试图给出种种答案。特别是那些神秘现象、天外来客、“史前文明”的宣扬者,更是把复活岛上的摩艾拉来当证据。比如臭名昭着的丹尼肯,就声称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现代的工具制作的,他们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复活节岛上,竖起这些石像向同类求救,救援飞船来了,他们便匆忙地离开了小岛。
本来,复活节岛是以巨大的石像而闻名于世的。这些耸立在阿胡之上的石头巨人以它那独特的形象和神韵,给复活节岛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
可是现在,当人们踏上复活节岛的土地时,却发现这些雄伟的石头巨人默默无语地躺倒在地,与杂草为伴,同泥土为伍,有的没了脑袋,有的缺鼻少耳,还有的更惨,整个身躯都摔成了碎块。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力量把石像推倒在地?如果是人,那他们究竟是谁,又是为了什么推倒石像?如果是自然之力,那又是何种自然力?或许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是某种超乎自然的神奇之力吧?
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假设,搬出了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有的说是一块大陨石从天宇降落在复活节岛上,随着陨石落地的轰然巨响,岛上的雕像也不幸倒地了。有的说是岛上的领袖人物突然失去理智,下令让他的臣民推倒了雕像。或者是兄弟亲友之间有了隔阂,互相残杀,而雕像作为倒霉的第三者成为他们互相发泄怒气的对象。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离地起飞,把所有的雕像都震倒在地了。不愧是奇特的假设,十分吸引人,但其中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呢?
当地人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岛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婆,是她调动石像排列在海边,后来因居民没有孝敬她美味的大龙虾,她便勃然大怒,一口气吹倒了所有竖立和行走的石像。专家们推断,雕刻好的石像可能用圆木滚到海边,但岛上根本就没有生长过高大乔木。也有可能石人用绳索牵拉,使“莫埃”底部两侧分别着地,类似人走路一样向前移动。在科学家证明这一切之前,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对世人来讲依然是个谜。
云南大理洱海的女石像叫什么名,是怎样由来的
那个大理守护神阿嵯耶观音,传说远古时期,大理一片沼泽,带耐御而且蠢岩被恶神黑罗刹控制,人们不堪疾苦。阿嵯耶观音不忍百姓的苦难,前往亩仔大理制服黑罗刹,还百姓安宁生息。
苏州图书馆南面一个小游园里面一个石雕像是谁?
钱棨,无锡钱氏堠山鼎七支的后裔,十八世钱赓(字公昭)于永乐初年,自堠山迁居长洲县西北蠡南乡,尔后迁居穗搜盘门之郊。
钱棨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钱中谐,顺治丁酉(1657)举人,戊戌(1658)进士。康熙已未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甲第14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当时,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壁凝辉”匾额,高蚂族哗悬钱家府第大门之上。钱中谐曾参加纂修《明史》,另著有《中吴文献》六十册,《三吴水利》三卷,崇祀乡贤祠。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学问闷行的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