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外文名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学科名称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代码

070504

修学年限

四年

专业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把地图信息存储到计算机里,制成电子地图,使人们通过计算机迅速查询到目标。比如,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制成城市电子地图,我们在查询公共汽车路线时,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就可以查询出相关车次,并获取沿途经过的道路和换乘车站等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实用价值巨大,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用地规划、交通规划、自然资源保护、水气管道及灾害监测和预防等领域,已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制作血管分布图、器官的内部结构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关系,所以她已经被作为强大的辅助医疗手段。正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种种优点,所以如今她已被全面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芸芸众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

本专业建立在地理学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相对于地理学专业,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地理信息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地理学本身。因此,大学期间需要学*掌握较多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掌握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等基本技能。

发展概况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时间较长,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有许多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但规模比较小,许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实验室,所以公众对其认知度还不高。但应该看到,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成立“中国GIS协会”和“中国海外GIS协会”以及一批相关高科技企业,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初步繁荣,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具有较强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该专业毕业生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专业前景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现有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以上的前景已经过去,现阶段地理信息的人才已供大与需,想从事GIS行业,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知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3.熟悉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4.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制图学、地理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开发、管理和有关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理论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计算机图形学。

改革试点

教高司函[2013]56号文

建设目标

以培养特色鲜明、技能突出、基础扎实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完善我校GIS专业在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形成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操控性强、效果显著的GIS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我校GIS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为安徽省及全国其它同类型高校GIS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周期:2014年—2016年。

主要建设内容

1、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依据培养GIS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技能需求及知识需求,着力建成一支专**结合由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企事业技术专家等为核心的总数达45人左右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具有良好操控性的“内培外引并重,专职**共存,专业技能齐全,教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为解决GIS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难题提供参考。

2、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按照培养“在农林、水利及数字城市领域具有良好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处理及综合服务能力的卓越GIS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明确专业技能,抽取关键知识,形成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理念,联合企业高校建设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系统实用”的GIS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以GIS应用技能为核心的10-12门系列教材及开放课程。

3、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完善我校GIS专业一贯坚持的“先会干,再弄懂”和“工程项目进课堂、科研内容进教材”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建立启发与探究相结合、验证与讨论相结合、项目导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参与生产与技能定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建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重点考核其知识水平及技能等级”为主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

4、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改革完善我校以“GIS认识性实*—课程实验—操作课程—生产实*—创新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GIS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着力建设好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校内、校外两个实践平台和实践教学素材库,重点在校企、校际、校政共建实*实训基地方面探索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

5、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完善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为”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建立专职教师“人文关怀与经济保障并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兼顾”的良好教学团队培育制度;改革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建设“实训项目替代方案”;推行“项目驱动、工程师进课堂”方式,推进职业素质的养成。[1]

参考资料

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地理信息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