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霜雪及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好,关于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霜雪及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到底冰雹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当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高度愈高,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

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

在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冰粒会吸附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逐渐变大、变重,

等到上升气流无法负荷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但这时的冰粒还不够大颗,如果这时能再遇到一波更强大的上升气流,把向下掉的冰粒再往上推,冰粒就能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

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那就变成雨了。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

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

有的冰雹松松软软的,就像是雪一样,但有的冰雹,就像是冰块一般,相当坚硬,如果降下的冰雹过大时,就有可能造成农作物、建筑物甚至是人员的伤害,所以人们看到天降冰雹时,在惊喜之余,更好还是要小心自己的安全。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与雨、雪一样,冰雹也是从云中掉下来的。不过能降冰雹的云并不是一般的云,它是一种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这时若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空气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降低1℃左右。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是有一个限度的,即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处于0℃以下时,过剩的水汽就会凝华成很细小的冰晶,而水滴又与这些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漂浮在空中的云。

由于大气中的空气运动形式不同,于是形成的云的形态也各有不同。因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积状云。而积状云都是孤立向上发展的云块,因为在对流运动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之分,在上升气流区往往形成了云块,而在下沉气流区就成了云的间隙,有时可见蓝天。积状云因对流强弱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云状,它们的云体大小悬殊很大。如果云内对流运动很弱,就达不到凝结高度,就不会形成云,只有干对流。如果对流较强,就能形成浓积云,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厚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的积雨云产生的都是雷阵雨,而只有那些云体非常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里有充沛的水分,而且发展旺盛的云才能产生冰雹,而这种云也通常被人们叫做冰雹云。

这种被人们称为冰雹云的云又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水滴、冰晶和雪花。同时一般还分为三层:更底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冰雹云中的气流是十分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同时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而这里通常也是多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气流是与环境气流相通的,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上升气流能给冰雹云输送充足的水汽,同时又能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们在长到相当大的程度时才降落下来,而这就是冰雹。

然而知道了冰雹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在冰雹云中冰雹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在时刻地运动着,同时它还携带了携带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水滴和冰晶,其中的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又随上升气流进入生长区后,在一些水量多、温度较高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逐渐增大的冰雹后,冰雹便会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冰雹就会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不断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他条件都有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他特点也各有不同。最终上升气流实在支撑不住时,冰雹就从云中落了下来,这就成了我们所说的冰雹了。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蒸气过饱和,就会下雨,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形成冰雹,冰雹也被称为雹,它俗称雹子,部分地区叫冷子,是一种天气现象,冰雹在夏季或者春夏交替期间比较常见,这时候空气湿度很大,比较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温度气候。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冰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冰雹降落的同时,往往还有 “雷暴”天气与之相伴。

冰雹的形成过程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的直径达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有球状、锥状、和不规则形状等。冰雹云个体高大,很像耸立的高山。冰雹云是雷雨云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它的云层一般很厚,云中对流很强,云顶高度可达10000米以上的高空,温度一般低至零下30—40℃。云体的下部是暖云,距地面1000米左右,温度较高,多为水滴;云体的中、上部是冷云,主要由冰晶、小雪花和过冷水滴混合组成。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很强,它将云下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部成为过冷水滴。

云中的下沉气流可将上部的冰晶、雪花带到中部,过冷水滴与冰晶或与雪花碰撞在一起,逐渐增长而形成霰或自然冻结成冻滴。冻滴和霰就是冰雹的核心。由于云中含水量较为丰富,上升和下沉气流在云中不断地起伏运动,大量的过冷水在冻滴上或霰上冻结或凝华,冰雹核就形成了。

冰雹核在云中0℃层随上升和下沉气流不断升降、运动和增大,就像“滚雪球”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不断增大的冰雹时,便降落到地面,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冰雹形成的时间很短,一般仅有5—10分钟左右。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

冰雹分类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冰雹的形成过程,供参考!

关于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和霜雪及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了解更多,请多关注我们!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霜雪及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