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五)5试题,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五)5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论证中国文化为人类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理念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B,将道、儒两家的有关思想进行对比,意在突出道家思想与当代的生态文明观更接近,一、现代文阅读(36分)C,文章提出了程颗的观点并加以分析,意在证明孟子“爱物说”的观点是不断发展的,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明长久持续、从未中断,已历经五千多年,由于中国文化所处的巨大地理空间和A,孟子与王阳明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伦理关系,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拥有的宏大人口规模,中国文明对世界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宝贵是对孟子“爱物说”的再发展B,尽管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主张各成体系,但在对“万物一体”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并且两政治经验,也提供了人类面对自然环境可持续长期发展的宝贵经验,“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代表性的一个命题,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者在这一认识上存在承继关系念,其生态意义就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而不是把二者看成分裂、对立、矛盾、冲突的,当C,汉代董仲舒认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这是将自代生态文化的根本是人对自然的态度,要由剥削掠夺自然转变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万物也纳人了伦理范围,而这正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原有智慧,D,道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应顺应、遵循万物的生命状态,儒家把万物看作“人”当代生态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不是新事物,是中华文明原本就有的思想智慧的一部分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13.(1)七里之郭郭:(3)孟子见梁惠王见:(2)多助之至至:(4)孟子对白对,: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直接提出本文论题:家国两相依;接着依次从家国情怀是人们的精神归属、家国情怀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家国情怀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三方面进行论述。B.文章第③段中三个“从……到……”的句子,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即便经历坎坷,依然不屈不挠、葆有生机。C.文章第④段列举袁隆平、南仁东、黄文秀、张桂梅的事例,强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同频共振。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举例论证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并展望未来,亿万人民的辛劳和付出,一定能汇聚成前进的铿锵步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五)5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