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历史一轮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共12套综合测试卷汇编(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高考历史一轮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共12套综合测试卷汇编(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共12套综合测试卷汇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良渚文化的先民们来到太湖之滨,他们修城筑坝,琢玉祭天。玉器被少数有较高地位的人掌握在手中,逐渐成为王权、神权和军权的象征。良渚玉器的这一特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远古先民的审美需要C.王权与神权的分离D.社会等级的初步形成2.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这一
2、称号既是姬姓乃天下之大宗的表现,也是王朝礼制的规范。这反映了西周()A.王权开始与神权相结合B.社会风俗受到礼乐浸染C.国家祭祀制度较为成熟D.政治统治宗法色彩浓厚3.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战国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反映了()A.国家统一B.华夏认同C.列国纷争D.诸侯称王4.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3、文化交流A.抵御了匈奴袭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5.西汉陆贾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材料反映了秦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专制B.赋役繁重C.焚书坑儒D.严刑峻法6.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为调控工商业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7.自汉通西域,丝路兴起以来,丝绸之路地域的贸易路线有明确称谓的就有数十条,如草原丝绸之路、大丝路、青海
4、路、西南夷道等。这可用于论证古代()A.丝路贸易的发展状况B.政府主导对外贸易C.西北边疆的民族交融D.国家疆域频繁变动8.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合久必分B.割据对峙C.走向统一D.民族交融9.司马睿(晋元帝)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10.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
5、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11.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2.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和经术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13.下面是唐代税制及其相关特征描述。由此可见,唐代税制的调整,反映出()开始时间税制特征描述唐初期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唐中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A.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官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放松C.国家赋税征收形式改变D.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14.唐朝诗人元稹在一首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该诗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说明()A.唐人的生活已经胡化B.唐代社会生活开明、开放C.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D.唐代统治者有意“用
6.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谷物和土地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后用“社稷”代指国家。B.稽颖,又称“叩”“顿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C.斧钺,泛指兵器,也指杀戮。在上古指作战用的兵器,也是军权和统治权的象征。D.大赦,是赦令的一种,对若干已判罪犯赦免或者减刑,但犯“十恶”之罪的人通常不在赦免之列。
.[db:内容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统编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共12套综合测试卷汇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