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自我评估(二)(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星际探测仪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后,就不再具有惯性
2.如图1所示,小明用约100颗钉子做成了钉床甲,6颗钉子做成了钉床乙(钉子规格相同)。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封好,先后放到两个钉床上,发现它放到钉床甲上未被扎破,而放到钉床乙上却被扎破了,这是因为装满水的塑料袋(  )
A.在甲上受到的压力小
B.在甲上没有受到压力
C.在乙上受到的压强大
D.在乙上的受力面积大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恒星处在相对的运动中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2所示,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5.有一个大果篮的重力为10 N,小明同学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5 N的力把大果篮提起,则大果篮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25 N,竖直向下
B.25 N,竖直向上
C.5 N,竖直向下
D.5 N,竖直向上
6.如图3所示是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行驶时,将天窗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就能起到通风作用。这是由于天窗打开后(  )
A.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天窗外的压强小于车内的压强,“抽出”车内污浊的空气
B.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天窗外的压强大于车内的压强,“吸入”外界新鲜空气
C.减小了车顶空气的流速,天窗外的压强小于车内的压强,“抽出”车内污浊的空气
D.减小了车顶空气的流速,天窗外的压强大于车内的压强,“吸入”外界新鲜空气
7.如图4所示,小刚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汽车静止,失去了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8.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用500 N的拉力在10 s内将重800 N的箱子匀速提升了2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为100 N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提升的重物变为400 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D.拉力的功率为100 W
9.弹跳杆运动是一项新潮的运动,其结构如图6甲所示,图乙是运动员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c的过程中,小明的速度在增大,在c状态时速度最大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主要转化为小明的重力势能
D.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明的动能为零
10.如图7所示,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甲乙丙容器中装有三种不同液体,将同一实心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三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
B.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ρ乙<ρ甲=ρ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p甲<p丙
D.桌面所受的压力F压甲<F压乙<F压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如图8所示,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水膜张力”实验,实验原理是分子间存在    ;水墨经注水变成水球,将颜料注入水球,最后颜色充满水球,这是说明分子          。
12.如图9所示是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会    ,运动速度会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如图10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气压计,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若拿着此气压计从29楼下到1楼,玻璃管水珠的高度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14.如图11所示,直角三角形支架ABC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空调室外机放置在水平面AB上。已知AB长为40 cm,BC为50 cm。室外机重为300 N,其重力作用线正好通过AB中点,则A处螺丝钉受到水平拉力F为   N(支架重力不计)。从力学角度分析,为了安全,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    (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15.如图1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 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中的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   N。若要使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16.将一块质量为60 g、体积为100 cm3的物块浸没在水中后放手,物块最终处于    (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此时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cm3。(g取10 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如图13所示,物块M正在加速下沉,请画出此时物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
18.如图14所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长方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点是它的重心,如果用力只使物体一端稍微离开地面,在物体上画出所施加最小力的示意图,并标明支点O。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19.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15所示。
(1)用U形管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时,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液面    。
(2)如图甲、乙、丙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    (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3)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根据    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该同学用水和盐水,利用图戊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橡皮膜出现图示情况,说明隔板   (选填“左”或“右”)侧的液体是盐水。
20.如图16甲所示,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由此实验步骤可知:只有作用在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华。其主要原因是    。
A.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小丽在做实验时,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小丽的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实验。
21.如图17所示,小明在家里用筷子、细线、几块相同的橡皮擦和钢卷尺等物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明将细线系在筷子的中部位置,筷子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筷子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他应该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让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筷子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还具有便于        的优点。
(2)调节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把数量不等的橡皮擦分别挂在筷子两侧,然后用钢卷尺测出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在第三次实验中n2=   时筷子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在第二次实验中,将两侧的橡皮擦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1 cm,则筷子将        (选填“左侧下沉”“右侧下沉”或“仍水平平衡”)。
实验 左侧橡皮擦个数n1/个 左侧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s1/cm 右侧橡皮擦个数n2/个 右侧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s2/cm
1 3 3.0 1 9.0
2 3 5.0 2 7.5
3 4 3.5 7.0
(3)小明利用橡皮擦和筷子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所示。他想增加“杆秤”的量程,应将悬挂“杆秤”的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小明将作为“秤砣”的橡皮擦取下擦了一些字以后,在用此“秤砣”称量物品的质量,则测量结果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品的真实质量。
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2.如图18所示,一边长为10 cm,密度为0.6 g/c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系着置于底面积为200 cm2的容器内的水中。
(1)细线的拉力大小。
(2)细线剪断后,当木块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3)细线剪断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23.如图19所示,某建筑工地上,工人通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滑轮组把工件匀速拉上斜面。已知斜面高h=6 m,长L=10 m,工人施加的拉力F=600 N,工件的质量m=250 kg,工件沿斜面上升的速度v=0.5 m/s;若不计工件和滑轮组长度,忽略绳和动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g取10 N/kg,求:
(1)拉力F做功的功率P。
(2)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η。
(3)工件所受斜面的摩擦力f。
期末自我评估(二)
评分标准简要答案(阅卷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2.C  3.C  4.A  5.D  6.A  7.D  8.B  9.D  1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引力;永不停息地运动
12.变小;变大
13.大于;降低
14.200;靠近
15.10;20
16.漂浮;60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如图1所示
18.如图2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19.(1)相平;(2)同一;不改变;(3)甲、丁;(4)右
20.(1)不相同;钩码的个数;(2)不能;同一条直线;(3)A;(4)能
21.(1)平衡;左;测量力臂;(2)2;左侧下沉;(3)左;大于
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2.(1)4 N
(2)4×10-4 m3
(3)200 Pa
23.(1)900 W
(2)83.3%
(3)300 N
部分答案详解
6.【提示】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故选项BCD错误,A选项正确。
9.【提示】a→b的过程中,开始一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量较大,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小明做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形变量的减小,弹力减小,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希的速度达到最大;弹力继续减小,向上的弹力小于向下的重力时,小明做减速运动;而b→c的过程中,小明在重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所以a→c的过程中,小明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并不是最大(此时弹簧恢复到原长,无弹力,人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减速阶段),故A选项错误。
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小;到达b点时,弹簧恢复到原长,所以此时弹力为0,故B选项错误。
b→c的过程中,即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小明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所以该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小明的重力势能,故C选项错误。
由图可知,a状态时弹簧的形变程度最大,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明处于最低位置,高度不为0、速度为0,故小明的动能为0,重力势能不为0,故D选项正确。
10.【提示】由图可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悬浮,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甲=G球;小球在乙中沉底,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乙<=G球;小球在丙中漂浮,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丙=G球。
同一实心小球,重力不变,所以小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浮甲=F浮丙>F浮乙,故A选项错误。
小球在甲液体中悬浮,所以甲液体的密度ρ甲=ρ球;小球在乙中沉底,所以乙液体的密度ρ乙<ρ球;小球在丙中漂浮,所以丙液体的密度ρ丙>ρ球,同一实心小球,密度相同,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乙<ρ甲<ρ丙,故B选项错误。
三容器的液面等高,根据p=ρ液gh可知,密度大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大,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乙<p甲<p丙,故C选项正确。
甲、乙、丙三个容器完全相同,三容器液面相平,由图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甲=V乙<V丙,因为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乙<ρ甲<ρ丙,根据m=ρV可知,三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乙<m甲<m丙;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关系是G乙液<G甲液<G丙液;由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大小等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G液,小球的重力G球,容器自重G容之和,即F=G液+G容+G球,所以桌面所受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压乙<F压甲<F压丙,故D选项错误。
22.解:(1)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3 m3=10 N,
木块的质量:m=ρ木V木=0.6 g/cm3×1 000 cm3=600 g=0.6 kg,
木块的重力G木=m木g=0.6 kg×10 N/kg=6 N,
木块受到重力、浮力和拉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可知,F浮=F拉+G,故绳子对木块的拉力:F拉=F浮-G=10 N-6 N=4 N。
(2)细线剪断后,当木块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G=6 N,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V排/=10-3 m3-6×10-4 m3=4×10-4 m3。
(3)没有剪断细线前木块浸没,细线剪断后木块有4×10-4 m3体积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ΔV排=V排=4×10-4 m3,容器的底面积为S=200 cm2=2×10-2 m2,水的深度减少了,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Δp=ρgh=1.0×103 kg/m3×10 N/kg×0.02 m=200 Pa。
23.解:(1)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nv物=3×0.5 m/s=1.5 m/s,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p=Fv=600 N×1.5 m/s=900 W。
(2)工件移动的时间为,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Pt=900 W×20 s=1.8×104 J,工件的重力G=mg=250 kg×10 N/kg=2 500 N,则有用功W有=Gh=2 500 N×6 m=1.5×104 J,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3)额外功为W额=W总-W有=1.8×104 J-1.5×104 J=3 000 J,因不计工件和滑轮组的长度,忽略绳和动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所以克服斜面的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由W额=fL可知,工件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自我评估(二)(含答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