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过氧化钠的性质(含解析)

过氧化钠的性质
一、单选题(共1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与溶液反应:
B. 与水反应时,生成 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
C. 遇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后,酚酞试纸最终变成红色
D.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 和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将足量的加入到含有、、、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数目不变 B. 数目减少
C. 的数目增多 D. 数目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氯水、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都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B. 将通入溶液可生成溶液
C. 检验中含有的方法是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 向含有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把少量的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 B. C. 和 D. 和NO
时, 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 3:11 C. 1:11 D. 21:22
一定温度下,m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
过氧化钠增加了ng,且,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A. B. C. D.
以和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实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
C. 收集应选择装置a
D. 装置与装置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将3mol的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饱和溶液浓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 1molNO B. 和
C.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 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 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则有沉淀生成
D. 将足量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
向含、、、的溶液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A. B. C. D.
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A. 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 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通入,溶液红色褪去
D. 向溶有的酸性溶液中通入,溶液紫红色褪去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可用pH试纸测氯水pH 氯水有酸性 Ⅰ对,Ⅱ对,无
B 将加入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变为红色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D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与KI溶液反应生成 Ⅰ对,Ⅱ对,有
A. A B. B C. C D. D
以和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实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
C. 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a
D. 装置、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关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B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关闭打开,B中液体进入A,溶液变红,说明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碱性
C. 振荡烧杯红色褪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又恢复红色
D. 充分反应后取B中溶液加入又有气泡出现,起催化作用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溶液反应,实验时,往大试管中先加煤油,取三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B. 溶液中有气泡生成,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C. 大试管内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都下降
D. 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实验题(共4题)
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某学*小组发现:在盛有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又有气泡产生。请写出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与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上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
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步骤3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 。
你得到的结论是 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强氧化剂,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常用的还原剂。某学*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一氧化碳、氢气反应的产物。查阅资料:炽热的焦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同时CO和水蒸气在高温下能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装置中的药品均足量。
主要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再缓慢通入水蒸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最后点燃C处的酒精灯;
当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完全变为白色后,熄灭C处的酒精灯;
继续通入水蒸气至C处的玻璃管冷却,停止通入水蒸气并熄灭A处的酒精灯。
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方案有不足之处,请提出修改建议: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确认步骤“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是______。
预测C处的硬质大试管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只写一个。
实验室提供如下药品:酚酞试液、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盐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请设计方案确认C处的硬质大试管中白色固体M的成分并填写实验报告根据需要,不必填满,不够也可以补充: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 ______ ______
步骤二 ______ ______
步骤三
拓展实验,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确认白色固体M中是否含有少量的过氧化钠:______。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类物品、麦秆、羽毛等,也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
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甲同学认为与反应生成了和,检验有生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反应后的B中有,还会有。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检验产物中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进行与水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小组对试管c中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请回答: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呼吸面具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阅资料:
当NaOH溶液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与水反应分两步进行:

请设计实验验证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有残留: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溶液中有残留。
结合资料,该小组同学对c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以下假设:
______;
溶液中破坏酚酞的结构;
和共同作用结果。
该小组同学测出c中溶液的pH为12,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向少量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NaOH溶液至;
结论:假设不正确,假设正确
得出该结论依据的现象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先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会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Cu,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则生成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故B正确;
C.遇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后,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但是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最终试纸变无色,故C错误;
D.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稳定不分解,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和与水反应的性质,结合离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
具有强氧化性,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NaOH,可与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具有强氧化性,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则数目减小,与水反应生成NaOH,可与反应,则溶液中浓度减小,浓度增大,的数目增多,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氯水、过氧化钠和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因能和有色物质化合而具有漂白性,活性炭因具有吸附性而具有漂白性,原理不同,故A错误;
B.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则通入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故B错误;
C.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检验时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故C错误;
D.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本题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各步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后确定气体的组成,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涉及的反应有:,,,,设为3mol,根据各步反应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判断反应最终产物。
【解答】
设为3mol,涉及的反应有:,,,,则生成和1molNO,通入小苏打后气体为和1molN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生成和1molNO,和1molNO反应后生成,剩余,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和。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向足量的固体中通入和,固体只增加,是因为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以,
令混合物中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x
ymol
所以
解得:,,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故选A.
时水为气态,向足量的固体中通入和,发生反应方程式为:、,固体只增加了,是因为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根据计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可知混合气体,令混合物中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为xmol,ymol,根据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及二者之和,列方程计算.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过氧化钠的性质等,注意理解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解:燃烧生成水,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质量为m g,故不符合;
改写为,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质为m g,故不符合;
改写为,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会多吸收氧元素,过氧化钠增重大于mg,故符合;
改写为,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质量为m g,故不符合;
改写为,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会多吸收氧元素,过氧化钠增重大于mg,故符合,
故选:B。
、CO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因此只要是CO或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化学组成符合,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等于原物质的质量,即;若,说明分子组成可以改写,若,分子组成可以改写。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注意根据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气体的收集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解答的关键,侧重实验技能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中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则装置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故A正确;
B.中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故B正确;
C.是收集氧气的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选择装置b,故C错误;
D.装置、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首先发生,生成1molNO、,再发生反应:,生成,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出来的气体为1molNO、及水蒸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出来的气体为1molNO、,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再发生反应,1molNO消耗,生成,故从过氧化钠出来的气体最终为、,最后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反应,消耗为,故最终剩余的氧气为,故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漂白原理、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除杂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活性炭为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故A正确;
B.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与Fe发生的反应不同,由、可知,等量的Fe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故B错误;
C.气体通入溶液中,不反应,继续通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
D.足量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和碘都强,则将生成溴单质和碘单质,最终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再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故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钠的重要化合物,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亚铁离子的不稳定性,注意过氧化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在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固体,发生的反应有、、、、,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有、、,根据发生的反应知,、数目增多、数目减少、数目不变,故 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掌握反应原理、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难度较小。
【解答】
A.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而使溶液碱性减弱,酚酞变为无色,则不一定为次氯酸的漂白性,故A不合题意;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看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亚硫酸盐,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后,红色褪去不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说明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不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该反应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D不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解: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氯水能够漂白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pH,故A错误;
B.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同时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所以将加入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故错误;
C.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
D.氯气能够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A.依据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解答;
B.依据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同时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解答;
C.依据钠与氧气反应条件及产物关系解答;
D.依据氯气的强氧化性,结合碘遇到淀粉变蓝的性质解答;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
1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气体的收集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解答的关键,侧重实验技能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中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则装置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故A正确;
B.中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故B正确;
C.是收集氧气的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选择装置b,故C错误;
D.装置、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解: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
B.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使B中液体进入A,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故B正确;
C.振荡烧杯红色褪去,是与反应先生成了,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恢复红色,故C错误;
D.与反应先生成了,加入又有气泡出现,双氧水在催化下分解放出,故D正确;
故选:C。
A.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B.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使B中液体进入A;
C.与反应生成了碱和,有强氧化性;
D.双氧水不稳定易分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双氧水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5.【答案】C
【解析】选C。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瓶,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NaOH与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B正确;由于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大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错误;Na与反应生成、和,D正确。
16.【答案】
长颈漏斗
检验氢气纯度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在D后接一个的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定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是碱,碱遇酚酞变红,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有色物质,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装置图和实验步骤可以知道,盛盐酸的仪器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易点燃发生爆炸,验纯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加热爆炸;故答案为:检验氢气纯度;
装置中装有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水产生;故答案为: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水产生;
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证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无尾气处理装置,应在D后接一个的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在D后接一个的尾气处理装置。

17.【答案】在E装置后的导气管处接一个气球或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干燥气体和除二氧化碳;
在E处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若气体能安静的燃烧或由轻微的爆鸣声,证明装置内空气已排净;
或;
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沉淀固体M中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无现象,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只含氢氧化钠;若步骤一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步骤一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不含有过氧化钠;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含有过氧化钠。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和气体除杂,气体性质和反应后产物的验证实验设计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依据装置图分析,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尾气处理,可以在E装置后的导气管处接一个气球或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装置B是干燥一氧化碳和氢气气体,同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在E装置后的导气管处接一个气球或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干燥和除去二氧化碳;
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再缓慢通入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证明空气是否排净,可以在装置E处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是否出现爆鸣证明,在E处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若气体能安静的燃烧或由轻微的爆鸣声,证明装置内空气已排净;
故答案为:在E处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若气体能安静的燃烧或由轻微的爆鸣声,证明装置内空气已排净;
依据实验步骤可知通入玻璃管的气体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实验预测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可能是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或一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故答案为:或;
依据装置和步骤分析,白色固体M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设计实验可以利用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的现象设计验证,氢氧根离子在除去碳酸根离子后加入酚酞试液来验证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沉淀固体M中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无现象,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只含氢氧化钠,若步骤一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步骤一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沉淀固体M中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无现象,则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钠,只含氢氧化钠;若步骤一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步骤一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证明白色固体可能含有过氧化钠,可以设计实验利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不含有过氧化钠;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含有过氧化钠;
故答案为:取少量白色固体M,溶于水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不含有过氧化钠;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M中含有过氧化钠。
18.【答案】反应生成的具有漂白作用
取反应后B中的固体少许,滴入稀硫酸,生成无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含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较强的还原性
把稀硝酸换成稀盐酸
【解析】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解答】
向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轻轻振荡,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由于反应生成的具有漂白作用;
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向含有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分解产生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与反应生成了,由于与硫酸或盐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检验的实验方法是取反应后B中的固体少许,滴入稀硫酸,生成无色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含;
乙同学认为反应后B中有,还会有,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生成,这是由于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与反应产生的氧化为不溶于酸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改进方法是将氧化性的稀硝酸改为非氧化性的稀盐酸。

19.【答案】 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 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红色,当加入NaOH后,溶液红色褪去
【解析】解:钠元素显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在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出氧气,燃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向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粉末,若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则证明溶液中有残留,
故答案为:加入少量粉末,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假设溶液中破坏酚酞的结构和假设和共同作用结果,由题干所给资料当NaOH溶液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因此假设为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
故答案为: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
假设溶液中破坏酚酞的结构;不正确,假设和共同作用结果正确,实验操作:向少量中滴加2滴酚酞,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NaOH溶液至,现象:加入NaOH后,无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结论:加入NaOH溶液至后,溶液先变红,说明假设溶液中破坏酚酞的结构错误,后褪色说明假设和共同作用结果正确,
故答案为: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红色,当加入NaOH后,溶液红色褪去。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过氧化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氧气的来源;
在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出氧气,燃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由题干所给资料当NaOH溶液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结合中分析;
实验操作:向少量中滴加2滴酚酞,放置一段时间,加入NaOH溶液至后,溶液先变红,说明假设溶液中破坏酚酞的结构错误,后褪色说明假设和共同作用结果正确。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探究,围绕使酚酞褪色的原因展开实验的设计、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具有非常高的思维容量,综合性强,试题难度较大,掌握物质的性质、领会题干所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过氧化钠的性质(含解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