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F-19 Si-28 C1-35.5 K-39
第一部分(选择题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属于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2.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匹配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有助燃性,用于医疗急救
C.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制铅笔芯
D.金刚石无色透明,用于切割玻璃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锌粒 B.点燃酒精灯
C.连接仪器 D.读取液体体积
5.科学家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x的数值是2 D.锗原子的中子数是32
6.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
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丙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7:19
C.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该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数之比为1:1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验证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氨气极易溶于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C.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4分)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1)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1.(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
(2)煤作为传统燃料,生活中把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肼-空气燃料电池有望应用于汽车工业,其原理是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2.(3分)化学用语是学*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
(2)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13.(4分)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D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B-D反应的过程会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5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壤资源的流程图如下。
(1)步骤I中获得的金属有Ti和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15.(5分)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前,打开K1、关闭K2或者打开K2、关闭K1,分别向上拉动甲处、丁处注射器的活塞,均能出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20℃的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往甲处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乙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关闭K1、打开K2,往丁处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使乙处的白磷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然后将乙处的冷水换成80℃的热水,白磷不燃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打开K1,关闭K2,往甲处锥形瓶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乙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时再关闭K1、打开K2,往丁处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白磷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装置F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能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7.(7分)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后,拓展学*与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知识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学*小组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步骤I:小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以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待木条熄灭(视二氧化碳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Ⅱ: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瓶内二氧化碳的纯度如下表。
方法 一 二 三
CO2纯度/% 91.1 69.5 61.9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反思交流】(1)收集二氧化碳时,15s以后再收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_______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结合上图和表中数据分析,除了上述结论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5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1)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延安市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C 7.D 8.A 9.B
10.(4分)(1)不可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 (2分)
11.(3分)(1)煮沸 (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合理即可)
(3)N2
12.(3分)(1)2H (2)SO2 (3)
13.(4分)(1)H2CO3 (2) (合理即可)(2分)
(3)吸收
14.(5分)(1)Fe (2) (2分)
(3)分解反应 (4)甲烷、氢气(或CH4、H2)
15.(5分)(1)丙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入导管内(合理即可)
(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4)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6.(6分)(1)长颈漏斗
(2)BC (2分)
(3)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生成黑色固体(合理即可)
17.(7分)【知识回顾】 (2分)
【实验结论】甲
【反思交流】(1)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合理即可)
(2)不准确当二氧化碳浓度在61.9%时,木条也会熄灭(合理即可)
【拓展延伸】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合理即可)
18.(5分)(1)9.6(1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其他合理算法均可给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