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

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以下展示关于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

1、高考历史  考点剖析专题卷目录高考历史  考点剖析专题卷1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6专题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1专题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17专题五 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23专题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9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4专题八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40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46专题十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1专题十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56专题十二

2、中古时期的世界61专题十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67专题十四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73专题十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78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考点0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3-7)考点0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8-11)考点0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2-15)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对文化堆积层的分析可知,半坡先民在其定居地居住了三四百年。半坡人定居时久,聚落规模之大,人口之多是十分

3、令人瞩目的。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半坡人(   )A.已形成较稳定的农业经济B.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C.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D.掌握了粟麦的复种技术2.据文献记载,商代历法己开始设置闰月,最初没有定制,有时甚至出现再闰或三闰的现象。大约公元前6世纪后,中国已有十九年七闰的“章”法。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B.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C.阴阳合历促进历法发展D.小农经济日益发展成熟3.周公依据宗法制原则分封诸侯,派同姓、母弟在各要冲地区建国,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约束同姓,规定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这一举措(   )A.分化姬姓宗族内部反叛力量

4、B.维护王权政治体系的稳定C.强化血缘关系弱化政治关系D.导致诸侯分立局面的加剧4.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举行了多次会盟。公元前721年,鲁隐公“会戎于潜”,重修与戎人的友谊。这一现象(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5.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   )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

5、思想的产生6.鲁国的执政季孙氏调动民众挖沟,孔子的弟子子路是当地的长官,他用自己的禄米做饭给民工吃。孔子听说后,立即派另一个弟子去制止。他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旨在强调(   )A.仁爱必须符合礼制B.官民理应平等兼爱C.固化贵族等级秩序D.诸侯不要侵犯别国7.先秦时期,孔子认为“宽则得众”,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家(   )A.认识到黎民百姓的重要性B.给予人民自由生存空间C.注重规范统治者的行为D.以民为重强调

6、民生关怀8.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   )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9.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10.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时(   )A.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B.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朝臣掌握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b:内容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高考历史考点剖析专题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