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由于地球的公转,北半球正值寒冷冬季时,南极适逢温暖夏季,我国驶往南极科学考察的航道上冰封的海面开始解封,“解封”是指海面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2.(2分)如图所示,某个秋天的早上,你的同学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以下有关估测中,正确的是( )
A.当时的气温约为﹣20℃至﹣25℃
B.正常骑车的速度约为3km/h至5km/h
C.自行车座椅的高度约为8dm至10dm
D.公路上的噪声强度大约是130dB至150dB
3.(2分)初二的某同学笔记本上自己总结的部分热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C.降温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D.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4.(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人们哈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冬天树枝上的白霜——霜是水凝固成的冰
C.在食物上放冰块可保鲜——冰熔化放热
D.夏天冰镇饮料瓶外壁上的水滴——水蒸气液化放热
5.(2分)墨子在《墨经》一书中论述了光和影的关系,涉及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B.人走近小孔时,像会变小
C.像的大小与人到孔的距离无关
D.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
6.(2分)下列关于我们生活中相关的物理数据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初中八年级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0.8m
B.光速是3×108m/s
C.运动会上,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
D.中学生的正常心率约为70次/s
7.(2分)2019年以来,由于**的影响,学校开展了“互联网+”的线上教学以及网络平台的混合式学*,同学们利用电脑或手机跟随老师进行网上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能看到电脑或手机上呈现的内容是因为光的反射的造成的
B.小明看到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在小明的眼睛中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实像
C.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知识时利用了多媒体投影仪,此时教室屏幕上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电脑或手机屏幕上丰富色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2分)小明在岸上看到水面下的游动的小鱼,下列正确表示光路传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给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象中cd段表示的是该物体的熔化过程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10.(2分)《梦溪笔谈》是北宋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被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在书中记载了海市蜃楼的大自然奇观,如图是海市蜃楼形成的原理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楼阁C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到A点观察处
B.由于光的反射,楼阁B在C处形成楼阁虚像
C.由于光的折射,楼阁B在C处形成楼阁虚像
D.此现象说明光在空气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11.(2分)小明在学校物理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不小心将食盐放在右边托盘里,砝码放在左边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2.5克,改正错误后,小明按正确的方法称量的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2.5克 B.11.5克 C.12.0克 D.11.0克
12.(2分)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面积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3.(2分)长时间线上学*后,小明感觉到自己的眼睛看物体模糊不清,去医院检查的眼球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请您告诉小明:他所患眼疾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以后要注意用眼卫生。若要矫正视力,他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14.(2分)山东梆子是菏泽现有八大戏曲传统剧种之一,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 而发声;当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就知道是《花木兰》的唱词,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15.(2分)如图所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主降落伞打开后,在一段时间内,整个装置会有一段匀速下降期,在此期间降落伞和返回舱相对 ;整个装置速度高达72km/h,约为 m/s,为确保安全着陆,需要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使返回舱做减速运动,直至平安着陆。
16.(2分)上课看黑板时常发生“反光”现象,是由于黑板表面较光滑,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教学投影仪的幕布都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7.(2分)2022年11月1日起,骑行电动车必须带头盔。冬天骑行电动车时,头盔的防风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而阻碍视线,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 现象,此时应该打开透气孔,让风从透气孔快速进入头盔中,加快了“雾气”的 ,可以有效防止雾气产生,从而保证行骑行安全。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8.(5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纸中央。如图甲所示。
序号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1)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小明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进行观察,小明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 ;
(2)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明在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上,小明在任何角度观察光屏,在光屏上都没有蜡烛的像,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实验室墙上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是白天,小明做完实验的实际时间是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XC:YZ)
19.(8分)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同学提出了本实验要探究的以下问题中,你认为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个问题是 ;
A.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D.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放在 (选填:“Ⅰ”、“Ⅱ”、“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后,不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替换原来15cm的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 透镜,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
(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 (选填:“上升”、“下降”);
(5)小明同学将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若要使蜡烛继续在光屏上成像,光屏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原来位置不变
D.无论如何移动都无法成像
(6)小美用LED光源代替蜡烛改进了实验,她改进实验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5分)居家学*时期,小明和妈妈一起进行“测量土豆的密度”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并 ;
(2)称量土豆的质量前,小明看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小明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切成了条状的土豆条A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 g;
(4)小明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清水并记下此时读数为30mL,将该土豆条放入量筒中浸没,量筒读数如图
丙所示,则该土豆的体积为 mL,密度是 kg/m3。
21.(6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取如图A器材来完成实验。
(1)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材料,所以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甲、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甲组观察到水沸腾时大量的气泡产生,应如图 (选填C或D)所示,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以下选项中的哪一种物质?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3)由图B中a或b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实验规律是 ;
(4)乙组同学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2.(2分)一点光源S发出两束光,分别照射到容器水中的M、N点,其中M点在点光源S的正下方N点在其右侧的水底,请画出光线分别射到这两点的光路图。
四、计算与应用题(第23题6分,第24题4分,共10分)
23.(6分)某洒水车空载时车的质量为12t,水箱罐体容量为10m3。环卫工人驾驶者空洒水车以50km/h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前往乙地取水,若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5km,途中需要经过一座限重20t的桥梁。求:
(1)洒水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洒水车水箱所能装水的最大质量;
(3)洒水车满载时返程,能否通过该桥梁。
24.(4分)学*了密度后,小聪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豆油的密度。他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塑料桶,一个是空桶另一个已盛满豆油,一台电子秤(如图),下面是他的操作:
a.将空桶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示数为0.05kg;
b.将空桶盛满水后放在电子秤上,此时电子秤显示示数为5.05kg;
c.将另一盛满豆油桶单独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示数为4.55kg。求:
(1)空桶盛满水后,桶内水的体积为多少m3。
(2)豆油的密度为多少kg/m3。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由于地球的公转,北半球正值寒冷冬季时,南极适逢温暖夏季,我国驶往南极科学考察的航道上冰封的海面开始解封,“解封”是指海面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分析】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解答】解:“解封”是指冰熔化成水,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2分)如图所示,某个秋天的早上,你的同学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以下有关估测中,正确的是( )
A.当时的气温约为﹣20℃至﹣25℃
B.正常骑车的速度约为3km/h至5km/h
C.自行车座椅的高度约为8dm至10dm
D.公路上的噪声强度大约是130dB至150dB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本地秋天的气温约为20℃,故A错误;
B、正常骑车的速度约为5m/s=18km/h,故B错误;
C、自行车座椅的高度约为8dm至10dm,故C正确;
D、公路上的噪声强度大约是90dB,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温度、速度、长度、声音强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3.(2分)初二的某同学笔记本上自己总结的部分热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C.降温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D.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分析】(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2)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能影响到蒸发的快慢。
【解答】解: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故C正确;
D.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能影响到蒸发的快慢;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意,是选说法不正确的而不是选说法正确的。
4.(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人们哈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冬天树枝上的白霜——霜是水凝固成的冰
C.在食物上放冰块可保鲜——冰熔化放热
D.夏天冰镇饮料瓶外壁上的水滴——水蒸气液化放热
【分析】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其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白气是人哈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白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在食物上放冰块可保鲜利用的冰熔化吸热,故C错误;
D.夏天冰镇饮料瓶外壁上的水滴,是由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5.(2分)墨子在《墨经》一书中论述了光和影的关系,涉及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B.人走近小孔时,像会变小
C.像的大小与人到孔的距离无关
D.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或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3)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A、小孔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
B、人走近小孔时,像会变大,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人到孔的距离有关,故C错误;
D、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或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6.(2分)下列关于我们生活中相关的物理数据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初中八年级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0.8m
B.光速是3×108m/s
C.运动会上,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
D.中学生的正常心率约为70次/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初中八年级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0.8m,故A符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这个数要小,故B错误;
C、运动会上,百米运动员的速度约10m/s,1m/s=3.6km/h,所以10m/s=36km/h,故C错误;
D、中学生的正常心率约为70次/min,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四个物理量单位、大小的掌握和了解,我们平时要多将所学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因为物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7.(2分)2019年以来,由于**的影响,学校开展了“互联网+”的线上教学以及网络平台的混合式学*,同学们利用电脑或手机跟随老师进行网上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能看到电脑或手机上呈现的内容是因为光的反射的造成的
B.小明看到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在小明的眼睛中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实像
C.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知识时利用了多媒体投影仪,此时教室屏幕上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电脑或手机屏幕上丰富色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1)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射或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3)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解:A、平板屏幕是光源,能发出光线,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内容在小明的眼睛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此时教室屏幕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8.(2分)小明在岸上看到水面下的游动的小鱼,下列正确表示光路传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小明在岸上看到水面下的游动的小鱼,是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据此结合折射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小明在岸上看到水面下的游动的小鱼,是水中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折射的光路图的画法,知道看水中鱼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给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象中cd段表示的是该物体的熔化过程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cd是物体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3)液体沸腾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加热。
【解答】解:A、图象中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cd是物体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50℃,说明物体是晶体,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b点是液态,故B正确,C错误;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80℃就沸腾了,而水的沸点为100℃,此时会涨破温度计,无法读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图像考查了晶体熔化、沸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吸热、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0.(2分)《梦溪笔谈》是北宋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被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在书中记载了海市蜃楼的大自然奇观,如图是海市蜃楼形成的原理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楼阁C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到A点观察处
B.由于光的反射,楼阁B在C处形成楼阁虚像
C.由于光的折射,楼阁B在C处形成楼阁虚像
D.此现象说明光在空气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分析】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A、楼阁C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C、由于光的折射,楼阁B在C处形成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此现象不能说明光在空气中不能沿直线传播,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需注意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11.(2分)小明在学校物理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不小心将食盐放在右边托盘里,砝码放在左边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2.5克,改正错误后,小明按正确的方法称量的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2.5克 B.11.5克 C.12.0克 D.11.0克
【分析】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称得的食盐质量是12.5g,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2g,游码所对应的刻度为0.5g,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可得:12g=食盐的质量+0.5g,所以食盐的质量为12﹣0.5g=11.5g;
故选:B。
【点评】不管是作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只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这一等量关系即可分析求解。
12.(2分)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面积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解答】解:由题意知,完整面具变为残片,其面积、重力、质量都减小,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因此完整面具变为残片的密度不变。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的应用和物质鉴别,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可解答此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3.(2分)长时间线上学*后,小明感觉到自己的眼睛看物体模糊不清,去医院检查的眼球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请您告诉小明:他所患眼疾是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以后要注意用眼卫生。若要矫正视力,他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凹透镜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分析】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解答】解: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的成像,故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特点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4.(2分)山东梆子是菏泽现有八大戏曲传统剧种之一,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 振动 而发声;当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时,就知道是《花木兰》的唱词,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梆子受敲击时,梆子振动产生声音;
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声音的利用,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难度不大。
15.(2分)如图所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主降落伞打开后,在一段时间内,整个装置会有一段匀速下降期,在此期间降落伞和返回舱相对 静止 ;整个装置速度高达72km/h,约为 20 m/s,为确保安全着陆,需要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使返回舱做减速运动,直至平安着陆。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1km/h=m/s。
【解答】解:整个装置匀速下降,此时降落伞和返回舱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
此时速度高达72km/h=72×m/s=20m/s。
故答案为:静止;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6.(2分)上课看黑板时常发生“反光”现象,是由于黑板表面较光滑,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镜面反射 ,教学投影仪的幕布都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一束平行光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经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②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解答】解:
(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2)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光在白布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使坐在剧场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应用,知道镜面反射的表面是光滑的,反射光线向同一个方向,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
17.(2分)2022年11月1日起,骑行电动车必须带头盔。冬天骑行电动车时,头盔的防风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而阻碍视线,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 液化 现象,此时应该打开透气孔,让风从透气孔快速进入头盔中,加快了“雾气”的 蒸发 ,可以有效防止雾气产生,从而保证行骑行安全。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雾气的产生是液化现象,雾气消失是水蒸气的蒸发。
【解答】解:
冬天骑行电动车时,头盔的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这是由于镜片的温度低,呼出的水蒸气温度高,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
打开透气孔,风便从透气孔快速进入,加快了小水珠的蒸发,可以有效防止雾气的产生。
故答案是:液化;蒸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与蒸发的现象以及运用液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8.(5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纸中央。如图甲所示。
序号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 5.0 6.5
(1)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小明应该在玻璃板 前 (选填“前”或“后”)进行观察,小明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
(2)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3)小明在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上,小明在任何角度观察光屏,在光屏上都没有蜡烛的像,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实验室墙上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是白天,小明做完实验的实际时间是 10:35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XC:YZ)
【分析】(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根据表格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把光屏放在蜡烛A成像的位置,发现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
故答案为:(1)前;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虚;(4)10:3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实验过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9.(8分)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有同学提出了本实验要探究的以下问题中,你认为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个问题是 D ;
A.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D.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放在 Ⅱ (选填:“Ⅰ”、“Ⅱ”、“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后,不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替换原来15cm的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 凹 透镜,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以矫正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
(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 上升 (选填:“上升”、“下降”);
(5)小明同学将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若要使蜡烛继续在光屏上成像,光屏将 C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原来位置不变
D.无论如何移动都无法成像
(6)小美用LED光源代替蜡烛改进了实验,她改进实验的优点是: 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1)根据探究的实验目的,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确定探究问题;
(2)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的特点进行分析;
(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其会聚能量越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4)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分析;
(5)将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只会遮住一部分光线,物距不变,所以像距也不变;
(6)LED光源代替蜡烛的优点是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等。
【解答】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提是凸透镜已经成像,通过实验探究成像的特点为: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成像的特点跟物距的关系等,故选D;
(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Ⅱ区域,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量越强,则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他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的原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4)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蜡烛因为燃烧逐渐变短,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5)将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只会遮住一部分光线,物距不变,所以像距也不变,所以若要使蜡烛继续在光屏上成像,光屏应该保持原来位置不变,故选C;
(6)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同时蜡烛燃烧有火焰,不如发光二极管安全,也不环保;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同时蜡烛会越烧越短,而二极管不会;因此,优点很多,如: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等等。
故答案为:(1)D;(2)Ⅱ;照相机;(3)凹;近视眼;(4)上升;(5)C;(6)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20.(5分)居家学*时期,小明和妈妈一起进行“测量土豆的密度”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并 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
(2)称量土豆的质量前,小明看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小明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切成了条状的土豆条A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 12 g;
(4)小明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清水并记下此时读数为30mL,将该土豆条放入量筒中浸没,量筒读数如图
丙所示,则该土豆的体积为 10 mL,密度是 1.2×103 kg/m3。
【分析】(1)(2)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所对刻度;
(4)土豆条A的体积等于土豆条A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的差,知道土豆条A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土豆条A的密度。
【解答】解:(1)(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指针左偏,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3)土豆条A的质量为:m=10g+2g=12g;
(4)土豆条A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土豆条A的密度:ρ===1.2g/cm3=1.2×103kg/m3。
(1)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2)右(( 3)12;( 4)10;1.2×103。
【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测量固体密度实验,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适中。
21.(6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取如图A器材来完成实验。
(1)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材料,所以先调整固定 铁圈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甲、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甲组观察到水沸腾时大量的气泡产生,应如图 C (选填C或D)所示,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以下选项中的哪一种物质? B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3)由图B中a或b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实验规律是 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
不变 ;
(4)乙组同学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因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可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
停止沸腾。 。
【分析】(1)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器材应该自下而上组装。
(2)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蒸气产生并进入气泡内部,气泡上升变大。
(3)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4)石棉网的余热可以继续对水放出热量,撤去酒精灯后水不会马上停止沸腾。
【解答】解:(1)1)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材料,所以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
(2)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蒸气产生并进入气泡内部,气泡上升变大。甲组观察到水沸腾时大量的气泡产生,应如图C所示,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选B。
(3)由图B中a或b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实验规律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乙组同学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可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
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铁圈;(2)C;B;(3)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因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可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
停止沸腾。
【点评】知道水沸腾的特点;知道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形。
22.(2分)一点光源S发出两束光,分别照射到容器水中的M、N点,其中M点在点光源S的正下方N点在其右侧的水底,请画出光线分别射到这两点的光路图。
【分析】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据此画出图。
【解答】解: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据此画出左边的折射光线;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右边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关键记住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计算与应用题(第23题6分,第24题4分,共10分)
23.(6分)某洒水车空载时车的质量为12t,水箱罐体容量为10m3。环卫工人驾驶者空洒水车以50km/h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前往乙地取水,若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5km,途中需要经过一座限重20t的桥梁。求:
(1)洒水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洒水车水箱所能装水的最大质量;
(3)洒水车满载时返程,能否通过该桥梁。
【分析】(1)根据v=变形可求洒水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根据ρ=变形可求洒水车水箱所能装水的最大质量;
(3)根据车满载时车和水的总质量;和这座桥限重20t进行比较即可判断货车是否允许通过这座桥。
【解答】解:(1)由v=变形可得洒水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t===0.1h;
(2)由ρ=变形可得洒水车水箱所能装水的最大质量:
m水=ρ水V容=1.0×103kg/m3×10m3=1×104kg=10t;
(3)洒水车满载时车和水的总质量为:
m总=m车+m水=12t+10t=22t;
20t<22t,所以这辆洒水车不能通过该桥梁。
答:(1)洒水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是0.1h;
(2)洒水车水箱所能装水的最大质量是10t;
(3)洒水车满载时返程,不能通过该桥梁。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常见题目。
24.(4分)学*了密度后,小聪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豆油的密度。他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塑料桶,一个是空桶另一个已盛满豆油,一台电子秤(如图),下面是他的操作:
a.将空桶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示数为0.05kg;
b.将空桶盛满水后放在电子秤上,此时电子秤显示示数为5.05kg;
c.将另一盛满豆油桶单独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示数为4.55kg。求:
(1)空桶盛满水后,桶内水的体积为多少m3。
(2)豆油的密度为多少kg/m3。
【分析】(1)空桶盛满水后总质量减去空桶质量即为桶内水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桶内水的体积;
(2)桶内水的体积即为盛满豆油后油的体积,盛满豆油桶的总质量减去空桶质量即为桶内油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豆油的密度。
【解答】解:(1)桶内水的质量m水=5.05kg﹣0.05kg=5kg,
由ρ=可得,桶内水的体积V水===5×10﹣3m3;
(2)由题可知:V油=V水=5×10﹣3m3;
桶内油的质量m油=4.55kg﹣0.05kg=4.5kg,
豆油的密度ρ油===0.9×103kg/m3。
答:(1)空桶盛满水后,桶内水的体积为5×10﹣3m3。
(2)豆油的密度为0.9×103kg/m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桶的容积就是盛满水后水的体积,也是盛满油后油的体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