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在5s﹣10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2.(2分)如图所示是汽车倒车示意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则障碍物距离汽车为    m。
3.(3分)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洗手后,将手放在干手机下,干手机吹出热风   来加快    ,使手迅速变干。在进行**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使用扩音器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4.(3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选填“①”“②”),分界面的   方为水。
5.(2分)现有如下光学器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①自制潜望镜②照相机③放大镜④老花镜⑤近视眼镜,利用平面镜是    ;利用凸透镜的是    。
6.(2分)学*了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小刘同学测量了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又测量了相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就此认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我们学*的密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其中7-12题为单选题,13-14为双选题,选不全者得1分,有错选的得零分。)
7.(2分)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8.(2分)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声音的(  )
A.音调变低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色发生变化
9.(2分)如图所示,在冬季,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挂”(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10.(2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折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反射
11.(2分)为加强学校的安保工作,学校门口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全球眼”电子监控器。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平面镜成实像 B.平面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
12.(2分)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不可能做成空心的
(多选)13.(2分)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C.人们能看见虚像是有光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多选)14.(2分)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其密度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增大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2分)请在图中画出从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16.(2分)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的两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A’B’是AB的像。请在图中适当位置上画出凸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4分,18题7分,19题8分,共19分。)
17.(4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
(1)硬纸板应选择    (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时如果让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反射角为    度。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将纸板NO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8.(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    (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4)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    (填“完整”或“不完整”)。
19.(8分)在学完质量和密度之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所示   (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若在测量过程中指针也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填“左”或“右”)移动    ,使横梁重新恢复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他们便开始测量,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一部分油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5.6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    g,这部分油的体积是    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这种油的密度是    kg/m3。
(5)如果在向量筒倒油的过程中,有油溅出,则测得的油的密度偏    。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20题8分,21题9分,共17分。)
20.(8分)现在很多高速公路上采用“区间测速”。其具体做法是:在某处设立一个拍照点A为区间起点,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在一大段距离后,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然后根据AB间的距离和车辆行驶所用时间,判断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过规定。假如某段区间测速区域长度20km
(1)高速路上的指示牌并不发光,为什么夜间行车时驾驶员能够看清楚牌上的标志信息?
(2)在区间测速区域,汽车至少运行多长时间不会被判超速行驶?
(3)某辆车行驶在该区间测速路段时,车内导航提示说:“您已超速,您已经驶过区间测速路段一半路程。请在余下一半路程里保持90km/h的速度行驶。”如果司机按导航提示驾驶
21.(9分)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内所装稻谷的质量为10kg,测得桶内水的质量为8kg,求:(ρ水=1.0×103kg/m3)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kg?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0 m,在5s﹣10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0.4 m/s。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始终静止;
根据图象可知5s﹣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t=15s﹣3s=10s,
物体在5s﹣15s内通过的路程s=6m﹣4m=4m,
因此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v===0.4m/s。
因为物体在此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3;0.4。
2.(2分)如图所示是汽车倒车示意图,倒车雷达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则障碍物距离汽车为  1.7 m。
【解答】解:(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
(2)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t=;
又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所以障碍物距汽车的距离:s=vt=340m/s×3.005s=1.7m.
故答案为:超声波;6.7。
3.(3分)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洗手后,将手放在干手机下,干手机吹出热风 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来加快  蒸发 ,使手迅速变干。在进行**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使用扩音器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响度 。
【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
扩音器主要是为了使声音变大,即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蒸发。
4.(3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 2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② (选填“①”“②”),分界面的 上 方为水。
【解答】解:由图可知,∠1等于∠3,②是界面,OA是反射光线;
又因为∠8大于∠3,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上方是水。
故答案为:2;②;上。
5.(2分)现有如下光学器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①自制潜望镜②照相机③放大镜④老花镜⑤近视眼镜,利用平面镜是  ① ;利用凸透镜的是  ②③④ 。
【解答】解:①自制潜望镜用两块平面镜制成;
②照相机用凸透镜成像制成;
③放大镜用凸透镜成像制成;
④老花镜用凸透镜成像制成;
⑤近视眼镜用凹透镜成像制成;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6.(2分)学*了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小刘同学测量了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又测量了相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 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不同 ,就此认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我们学*的密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解答】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其中7-12题为单选题,13-14为双选题,选不全者得1分,有错选的得零分。)
7.(2分)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解答】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v===10m/s;
羚羊的速度是:20m/s;
汽车的速度:54km/h=15m/s;
速度从小到大排列为:运动员、汽车。
故选:C。
8.(2分)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声音的(  )
A.音调变低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色发生变化
【解答】解: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逐渐变为40dB,表明响度变小了。
故选:B。
9.(2分)如图所示,在冬季,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挂”(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解答】解:壶口瀑布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在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凝结成美丽壮观的“冰挂”,是由液体变为固体。
故选:D。
10.(2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折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反射
【解答】解: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故B错误;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是小孔成像现象,故C正确;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故D错误。
故选:C。
11.(2分)为加强学校的安保工作,学校门口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全球眼”电子监控器。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平面镜成实像 B.平面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
【解答】解:“全球眼”电子监控器的镜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缩小的实像。
故选:C。
12.(2分)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不可能做成空心的
【解答】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
铁球体积V铁=,铜球体积V铜=,铅球体积V铅=;
∵ρ铁<ρ铜<ρ铅,
∴V铁>V铜>V铅,
又因为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A。
(多选)13.(2分)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C.人们能看见虚像是有光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故A错误;
B、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也可以产生实像,故B错误。
C、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故C正确。
D、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虚像承接不到。
故选:AB。
(多选)14.(2分)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其密度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增大
【解答】解:A、“只要功夫深,在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故B错误;
C、“锲而不舍,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流的过程中密度不变。
故选:A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5.(2分)请在图中画出从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解答】解:先作出A点关于镜面的像点A′,连接BA′.再连接A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16.(2分)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的两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A’B’是AB的像。请在图中适当位置上画出凸透镜
【解答】解:
(1)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即光心的位置O:
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那么连接像A和其像点A′,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确定焦点的位置:
过焦点的特殊光线有两种: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焦点;
那么过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交凸透镜于一点,其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右侧的焦点F;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同理,先过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连接该点与A。
注意光线的方向不要标错,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4分,18题7分,19题8分,共19分。)
17.(4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
(1)硬纸板应选择  粗糙 (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时如果让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反射角为  0 度。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一定垂直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将纸板NO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硬纸板应选用粗糙材质,光在硬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如果让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入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3)当纸板NOF向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粗糙;0;(2)一定垂直、入射光线。
18.(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  右边 (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4)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  完整 (填“完整”或“不完整”)。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一50.0cm=10.6cm;
(2)器材位置正确放置后,点燃蜡烛,应使烛焰;
(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缩小的实像;
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光屏的位置;
(4)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像距应减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遮住凸透镜的中心部分,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透过光线,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会聚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照相机;(4)左。
19.(8分)在学完质量和密度之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所示 右 (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若在测量过程中指针也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右 (填“左”或“右”)移动  游码 ,使横梁重新恢复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他们便开始测量,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一部分油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BCA (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5.6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  18.2 g,这部分油的体积是  20 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这种油的密度是  0.91×103 kg/m3。
(5)如果在向量筒倒油的过程中,有油溅出,则测得的油的密度偏  偏大 。
【解答】解:(1)如图,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使横梁平衡,可以向右移动游码;
(2)在测量时,需先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所以测量顺序为BCA;
(3)剩余油与烧杯的总质量:m剩=20g+20g+5g+2.7g=47.4g,
倒入量筒中油的质量:m=m总﹣m剩=65.6g﹣47.6g=18.2g,
量筒中油的体积:V=20mL=20cm3;
(4)油的密度:ρ===0.91g/cm4=0.91×103kg/m2;
(5)在向量筒倒油的过程中,有油溅出,根据密度公式ρ=。
故答案为:(1)右;右;游码;(3)18.2;(4)0.91×107;(5)偏大。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20题8分,21题9分,共17分。)
20.(8分)现在很多高速公路上采用“区间测速”。其具体做法是:在某处设立一个拍照点A为区间起点,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在一大段距离后,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然后根据AB间的距离和车辆行驶所用时间,判断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过规定。假如某段区间测速区域长度20km
(1)高速路上的指示牌并不发光,为什么夜间行车时驾驶员能够看清楚牌上的标志信息?
(2)在区间测速区域,汽车至少运行多长时间不会被判超速行驶?
(3)某辆车行驶在该区间测速路段时,车内导航提示说:“您已超速,您已经驶过区间测速路段一半路程。请在余下一半路程里保持90km/h的速度行驶。”如果司机按导航提示驾驶
【解答】解:(1)高速路上的指示牌虽然不发光,但是它能把照射到指示牌的光进行反射,驾驶员就能看到指示牌上的标志信息;
(2)由v=可知,汽车不会被判超速行驶的最短时间:t==;
(3)汽车在后半段路程的速度v后=90km/h,
则汽车在后半段所用时间t后===h,
根据题意可得,汽车在前半段所用的时间t前=t﹣t后=0.2h﹣h=h,
该车在区间测速前一半路程的速度v前===112.5km/h。
答:(1)高速路上的指示牌虽然不发光,但是它能把照射到指示牌的光进行反射,驾驶员就能看到指示牌上的标志信息;
(2)在区间测速区域,汽车至少运行5.2h才不会被判超速行驶;
(3)该车在区间测速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12.5km/h。
21.(9分)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内所装稻谷的质量为10kg,测得桶内水的质量为8kg,求:(ρ水=1.0×103kg/m3)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kg?
【解答】解:
(1)根据ρ=可得
V=V水===8×10﹣7m3;
(2)桶中稻谷的体积为V0=V=4×10﹣3m3,
稻谷的密度:ρ===1.25×103kg/m4;
(3)根据ρ=可得
m总=ρV总=1.25×103kg/m5×4m3=6×103kg。
答:
(1)该桶的容积为8×10﹣7m3;
(2)这堆稻谷的密度为1.25×108kg/m3;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5×106k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