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如图是《隋大运河示意图》,B地点是(  )
A. 洛阳
B. 涿郡
C. 长安
D. 余杭
2. 据史sj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3. 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B. 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 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4.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 隋炀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5. 安徽休宁是“中国状元文化之乡”。“状元”最早出现在(  )
A. 秦汉时期 B. 三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6.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
A. 冰裂纹瓷 B.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C. 《耕获图》 D. 曲辕犁
7. 2013年4月新疆巴楚县发生暴力恐怖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清朝乾隆年间,新疆也曾爆发大小和卓叛乱,叛乱被平定后,清政府在此设机构管理新疆,这个机构是(  )
A. 伊犁将军 B. 新疆行省 C. 西域都护府 D. 宣政院
8.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9. 北宋初期,东京的一位居民热情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是(  )
A. 带朋友去瓦子听说书和购物 B. 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
C. 到城里去品尝冷饮 D. 乘坐牛车去东京郊外
10.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 外贸所得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三司 D. 十三行
12. 如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朝代
地区 西汉 唐朝 宋代
北方 965 493 459
南方 111 257 830
A. 科学技术重大突破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南方经济快速发展 D. 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13.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 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14. 史sj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 明朝国威的树立 B. 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15. 识图析图是历史学*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清时期全图》中字母④所示区域是(  )
A. 海南岛 B. 南海诸岛 C. 台湾岛 D. 库页岛
16. 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  )
A. 扬州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
17. 朱元璋登基为皇帝,但是他吃不到(  )
A. 馒头 B. 东坡肉 C. 玉米粥 D. 葡萄、石榴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  )
A. 统一本民族各部落 B. 建立民族政权 C. 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D. 先后统一中国
19.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20. “吃月饼”“饮桂花酒”是哪个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  )
A. 春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七夕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21. 根据历史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______;
③主持编写《资治通鉴》______;
④著有《梦溪笔谈》______。
22. 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地名。
①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______;
②丝织品“号为冠天下”______;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______;
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______。
23.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①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
②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
③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4. 唐玄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边疆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5. 1038年,党项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了西夏政权。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6. 明朝中后期,率领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7.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8. 土尔扈特是维吾尔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9.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赋、楹联、绘画、音乐、曲艺等……
材料一: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诗人、词人及流传千古的名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
(1) 请问材料一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作者是谁?他被人们尊称为什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作者是谁?他开创了什么词风?
材料二:图1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扑面耳。”
(2) 材料二中图1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国画的什么类型?突出反映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3) 材料三图2的字有什么特点?图3、图4反映的书法的字体分别是什么?
30. 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1) 中国“皇帝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2) 上图中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朱元璋是如何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 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的设置有何重要影响?
(5)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1. 民族关系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某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两位公主】
(1) 图中两位公主的事迹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事迹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一个民族】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2) 材料中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名称是什么?它的形成体现了元朝的民族大融合,请分析元朝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有哪些?
【三个文物】
(3)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个封号分别是哪两位皇帝册封的?图三反映的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一则新闻】
2015年7月23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发言人就“藏独”分子暴力冲闯我驻悉尼总领馆事件发谈话,对于该事件表示强烈谴责,驻悉尼总领馆也就此发表声明。驻澳使馆发言人称,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袭击外交领事机构的事件,充分暴露出“藏独”分子的暴力本质。
(4) 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藏独”分子的分裂行为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据图片可知B处是洛阳。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有“商店”、“出售”、“卖之”几个词语,可以判断史料说明的是商业的繁荣。
故选:B。
此题根据题干中史料所包含的“商店”、“出售”等词语分析解答。
这道题考查了唐朝商业的繁荣局面,分析史料内容,找到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唐朝的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这说明了当时的学校教育是服务于科举制的,而材料没有提及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劝谏”,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重用魏徵等,出现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用人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太宗的主要统治措施。
5.【答案】C
【解析】“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第一名,而科举考试诞生于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时期.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主要考查“状元”的来源.解题关键是掌握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6.【答案】D
【解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反映了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新疆行省设立于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西域都护府设立于西汉时期,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西藏的机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疆的历史.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伊犁将军的有关内容.
8.【答案】B
【解析】A.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宋朝是我国词创作的繁荣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北宋初期的东京不能使用“交子”。B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注意把握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
注意把握宋代衣食住行的表现,知道交子的出现的时间、地区、影响.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
【解答】
①②④.根据“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因此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①②④正确。
③.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辽和南宋不可能并立,故③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B项中书省是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管理机构;C项三司是明朝为加强对地方管理设立的机构;D项十三行是清政府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的掌握情况.宋朝时,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朝商品经济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
12.【答案】A
【解析】A、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并不是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不能说明户数的变化;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能说明户数的变化;
C、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是南方户数赶上并超过北方的原因;
D、南方政局相对稳定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原因,能说明户数的变化。
故选:A。
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通过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1、北人南迁带来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2、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3、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较好;4、南方的政权更加重视经济发展;5、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解决具体的问题。
13.【答案】D
【解析】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年号为元。所以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是不符合历史的。东汉的《伤寒杂病论》和北宋的《资治通鉴》,成吉思汗可以阅读。突火枪和长城在成吉思汗统治时已经出现,所以ABC符合史实。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注意:本题要求选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应将选项一一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辨别真伪.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铜钱”“青花瓷器”“交易”可知,该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经济交易。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受到各国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的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5.【答案】B
【解析】该图为清朝疆域图,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图中①处为海南岛,②处为台湾岛,③处为库页岛,④处为南海诸岛。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疆域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识记能力,重点识记历史上主要统一王朝的疆域图。
16.【答案】B
【解析】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广州。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故选:B。
本题以“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为依托,考查闭关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17.【答案】C
【解析】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故朱元璋登基为皇帝,但是他吃不到玉米粥。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引进的新物种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引进的新物种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都统一本民族各部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在位时都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选项ABC三项均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于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掌握两者的共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闲听瓦内讲评书”可知是介绍是北宋东京。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城市生活。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20.【答案】C
【解析】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吃月饼”“饮桂花酒”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节日。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21.【答案】李春 毕昇 司马光 沈括
【解析】①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②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③《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④《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故答案为:
①李春。
②毕升。
③司马光。
④沈括。
①本题考查的是隋朝赵州桥的相关知识内容。
②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内容。
③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内容。
④本题考查的是《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内容。
本题掌握隋朝赵州桥、活字印刷术、《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相关知识。重点对人物和成就搭配要恰当。
22.【答案】杭州 蜀地 四川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解析】(1)开封和杭州都是当时的商业大都市,但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开封。
(2)宋朝,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蜀锦是产量最高、声誉最响的丝绸,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3)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郑和下西洋是从江苏苏州的太仓刘家港起锚,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故答案为:
(1)杭州。
(2)蜀地。
(3)四川。
(4)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都市的相关知识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丝织品的相关知识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最早的纸币交子的相关知识内容。
(4)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内容。
本题掌握宋代商业都市、丝织品、最早的纸币交子、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内容。重点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熟记。
23.【答案】《红楼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解析】①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②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试验。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③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故答案为:
①《红楼梦》。
②《本草纲目》。
③《天工开物》。
本题考查《红楼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4.【答案】× 唐玄宗改为唐太宗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边疆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唐玄宗改为唐太宗。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 把完颜阿骨打改为元昊
【解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完颜阿骨打改为元昊。
本题考查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及建立民族。
26.【答案】× 郑成功改为戚继光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郑成功改为戚继光。
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元末明初,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27.【答案】√ √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以闭关锁国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8.【答案】× 把维吾尔族改为蒙古族
【解析】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维吾尔族改为蒙古族。
本题考查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
29.【答案】【小题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诗句。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像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出自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多大。
(2)材料二中的这幅作品是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属于国画中的风俗画,描述的是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3)材料三中的图2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体现了“柳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的特点。图3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图4是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体现了他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楷书特征。
故答案为:
(1)李白、“诗仙”。苏轼、豪放派。
(2)《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它描绘了当时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3)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图3:行书;图4:楷书。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诗和宋词的知识点,应把握李白和苏轼的成就。
(2)本题考查的是《清明上河图》的知识点,应把握《清明上河图》的有关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书法的知识点,应把握柳公权、王羲之和怀素的有关知识。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0.【答案】【小题1】(1)据材料“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皇帝制度”的确立始于秦朝。秦统一天下以后,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王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决定兼采“皇”,“帝”之号,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一称呼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3)据材料“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4)据材料“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的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
(1)秦朝。
(2)元朝,行省制度。
(3)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4)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不断加强。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秦、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31.【答案】【小题1】(1)图中两位公主的事迹反映了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据材料二“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统一的民族”名称是回族,它的形成体现了元朝的民族大融合,元朝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有少数民族内迁,和亲或民族密切交往,统治者的改革,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
(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个封号分别是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的,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独”分子的暴力活动是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注定要失败的等。
故答案为:
(1)吐蕃;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回族;少数民族内迁,和亲或民族密切交往,统治者的改革,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
(3)顺治帝和康熙帝;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独”分子的暴力活动是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注定要失败的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第1页,共1页

2018-2019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18-2019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