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小明学*了物理知识后,兴致勃勃地对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约为5kg
B.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4N
C.轻轨3号线列车平均速度约为100m/s
D.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1cm
2.(2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斯佩克特、美国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泽林格尔,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上的卓越贡献。下面科学家中,作为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差异的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玻尔
3.(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偷光 B.猴子捞月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4.(2分)渝北区内轨道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境内有多条轨道交通线,当你坐在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轻轨列车上,看到两旁的楼房在后退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轻轨的轨道 B.轻轨列车
C.路旁的树 D.楼房内坐着的人
5.(2分)下图中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轮胎上制有花纹 B.在轴承中加滚珠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6.(2分)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B.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C.小明用力推着自行车加速前进
D.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
7.(2分)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8.(2分)近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加自拍杆的长度后拍出的像将变大
B.增加自拍杆的长度后拍出的像将变小
C.使用自拍杆可以减小物距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使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9.(2分)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总是先施加力,然后才受到力
C.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对别的物体施力
D.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
10.(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就可以消除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C.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测量误差
11.(2分)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2.(2分)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下面对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大,声音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13.(2分)寒冷的冬天,高海拔地区的人们会在自来水管外面包裹一层防冻材料,以防水结冰后胀破水管,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C.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D.密度、质量、体积都不变
14.(2分)在2022年2月6日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风翻盘,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关于足球运动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方向相同
B.脚将足球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运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不受力的作用
D.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15.(2分)如图(a)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b)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2个小题,作图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16.(2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是    。
17.(2分)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能清楚的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字发生了    反射,而有一部分同学看教室一体机感觉晃亮,这是因为一体机的显示屏发生了    反射。
18.(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长度是    cm。
19.(2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反射角大小是    ,若将入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则入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0.(2分)声音    (选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    。
21.(2分)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12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火箭升空时,以地球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    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    的。
22.(2分)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图所示,运动员穿着冰刀鞋用力向后蹬冰面,运动员就会前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使运动员前进的力的施力物是    。
23.(2分)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西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    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选填“东”、“西”)运动。
24.(2分)如图所示,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时制作了一个水球,水球相当于    透镜,当水球由如图位置远离王亚平时,水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5.(2分)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则氧气的质量为    kg,某次用去了其中一半的氧气,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26.(2分)某次军演中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空中侦察,途中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s,列车经过隧道时,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为    s。
27.(1分)在图中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完整光路。
28.(1分)如图所示,小球沿着斜面下滑,画出图示中小球所受重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29.(7分)脚底带有很多胶粒的防滑瑜伽袜最近热销,引发了思思的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于是她找来瑜伽袜(单面有小凸起)、三块相同的新透明皂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瑜伽袜分别套在肥皂上做成两个研究对象A,再将普通袜子套在肥皂上做成一个研究对象B,在家里的木桌上做了如图所示的五次探究实验。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在    (选填“竖直”、“水平”)方向将指针调零,正确调节好弹簧测力计后,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研究对象做    运动。
(2)第①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摩擦为    N;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为了比较防滑瑜伽袜与普通袜子哪个更防滑应该选择    (填实验序号)两次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袜子的防滑性能更好。
30.(8分)小静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了如图甲的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用较    (选填“厚”、“薄”)的玻璃板,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如图乙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    (选填“未点燃”、“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    (选填“a”、“b”、“c”)位置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用一个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发现光屏上不能出现A的像,说明此时成的是    像。
(4)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为了让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应将B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这个过程中A的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小静想让坐在右边的同学能更清楚的观察实验,他将图甲中的玻璃板向右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则A的像的位置会    (选填“向右移”、“向左移”、“不变”)。
31.(8分)小吴和小李在实验室做测量密度的实验:
(1)小吴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如图1甲所示调节天平平衡,小李指出她的操作错误是    ,纠正错误以后观察到指针右偏,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标尺中央刻度处;
(2)小吴想测量酒精的密度,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记为m2;
C.将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酒精的体积记为V;
根据小吴的实验步骤,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    ;
(3)小李认为由于烧杯中的液体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会导致所测密度偏    ;
(4)为了更准确的测出酒精的密度,小李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162.4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1丙,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如图1乙所示;
根据小李的实验,算出酒精的密度为    kg/m3。
(5)小吴和小李共同合作,用另外的方法来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们取来一块密度ρ=2×103kg/m3的鹅卵石,利用电子秤继续测量,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先用电子秤测出鹅卵石的质量如图2甲;
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液体将鹅卵石浸没,在液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如图2乙;
③取出鹅卵石向烧杯中加液体到标记处,再用电子秤测出此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2丙,则液体的密度ρ=   kg/m3。
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3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能得分)
32.(6分)小君同学在公路旁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若司机驾车从标志牌到达江北机场用时45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若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位置要到达江北机场至少需多少小时?
33.(8分)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桶装水,它最多可装19kg的水(ρ水=1.0×103kg/m3,ρ食用油=0.9×103kg/m3),求:
(1)这些水所受的重力;
(2)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m3;
(3)这个桶最多能装多少kg的食用油。
34.(9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300g的合金球A,B为一个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容器中装有与A质量相等的水,若将A浸没在B容器中,水刚好能将容器装满,(ρ水=1.0×103kg/m3,ρ合金=2.5×103kg/m3)求:
(1)容器中水的体积;
(2)请通过计算说明这个合金球是空心的;
(3)若在合金球的空心部分灌满另一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变为384g,求所灌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小明学*了物理知识后,兴致勃勃地对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约为5kg
B.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4N
C.轻轨3号线列车平均速度约为100m/s
D.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1c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正常成年人的质量约为50kg~80kg,故A不符合实际;
B、初二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可能为400g=0.4kg,由G=mg知其重力约为4N,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4N,故B符合实际;
C、轻轨设计最高时速为120km/h,而100m/s=360km/h,故C不符合实际;
D、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2.(2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斯佩克特、美国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泽林格尔,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上的卓越贡献。下面科学家中,作为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差异的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玻尔
【分析】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由尼尔斯 玻尔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革命化地改变。
【解答】解:波尔是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学史的掌握,属于常识性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3.(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偷光 B.猴子捞月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分析】光在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由此形成的现象有:雨后彩虹、池水变浅、水中筷子折断、海市蜃楼等。
【解答】解:A、凿壁偷光,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猴子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2分)渝北区内轨道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境内有多条轨道交通线,当你坐在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轻轨列车上,看到两旁的楼房在后退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轻轨的轨道 B.轻轨列车
C.路旁的树 D.楼房内坐着的人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而树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在改变,故是以轻轨列车为参照物,
故选:B。
【点评】掌握由参照物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
5.(2分)下图中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轮胎上制有花纹 B.在轴承中加滚珠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离开。
【解答】解:A、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
B、在轴承中加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故B错误;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离开来减小摩擦,故C错误;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认真分析选项中具体的做法后,找出增大摩擦的实例。
6.(2分)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B.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C.小明用力推着自行车加速前进
D.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B、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例使物体发生形变;
C、小明用力推着自行车加速前进,例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D、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7.(2分)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8.(2分)近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加自拍杆的长度后拍出的像将变大
B.增加自拍杆的长度后拍出的像将变小
C.使用自拍杆可以减小物距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使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9.(2分)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总是先施加力,然后才受到力
C.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对别的物体施力
D.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3)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A、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故A说法错误;
B、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顺序,故B说法错误;
C、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受力,故C说法正确;
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如磁力,但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概念及性质,注重理解。
10.(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就可以消除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C.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测量误差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故B正确;
C、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1.(2分)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解答】解:A、该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该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且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该图象表示,路程与时间成反比,故C错误;
D、该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2.(2分)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下面对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大,声音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故A正确;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振动始终在继续,物体不振动是不可以发声的,故B错误;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产生的了解、声音的特性的辨别,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3.(2分)寒冷的冬天,高海拔地区的人们会在自来水管外面包裹一层防冻材料,以防水结冰后胀破水管,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C.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D.密度、质量、体积都不变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
【解答】解:水结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ρ=得V=,所以水结冰体积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
14.(2分)在2022年2月6日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风翻盘,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关于足球运动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方向相同
B.脚将足球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运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不受力的作用
D.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A、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故A错误;
B、脚将足球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
C、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C错误;
D、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力学的基础内容,平时学*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5.(2分)如图(a)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b)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分析】在图b中,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比较其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在图a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V=得出体积关系,进而确定三个杯子各装的是哪种液体。
【解答】解:(1)如图b,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
(2)在图a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V=可知V甲>V乙>V丙,
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乙,中间为甲,右边为丙,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甲、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物质的m﹣V图象得出三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2个小题,作图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16.(2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方向是  竖直向下 。
【分析】(1)重力是地球对其附近的物体的吸引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般“对”字前面的是施力物体;
(3)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解答】解: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地球;竖直向下。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及重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17.(2分)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能清楚的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字发生了  漫 反射,而有一部分同学看教室一体机感觉晃亮,这是因为一体机的显示屏发生了  镜面 反射。
【分析】(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解答】解:(1)上课时,教室内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粉笔字,这是因为“字”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当教室一体机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教室一体机上的字,即会“晃”一些同学的眼睛,这就是教室一体机反光问题。
故答案为:漫;镜面。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18.(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物体的长度是  3.20 cm。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20cm﹣2.00cm=3.20cm。
故答案为:0.1;3.20。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关键是别忘记减去起点的读数。
19.(2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反射角大小是  60° ,若将入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则入射角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若将入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则入射角将变小。
故答案为:60°;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
20.(2分)声音  不能 (选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  快 。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在空气中,光速远远的大于声速。
【解答】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出,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在空气中,光比声音传播得快。
故答案为:不能;快。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特点和利用声速、光速的大小关系解释实际生活现象,难度不大。
21.(2分)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12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火箭升空时,以地球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  运动 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  静止 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火箭升空时,以地球为参照物,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货运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2分)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图所示,运动员穿着冰刀鞋用力向后蹬冰面,运动员就会前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使运动员前进的力的施力物是  冰面 。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用力用力向后蹬冰面,故冰面也会推人,使运动员前进,故使运动员前进的力的施力物是冰面;
故答案为:相互;冰面。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施力物体的判断,难度不大。
23.(2分)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西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  1 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西 (选填“东”、“西”)运动。
【分析】(1)由图象得出甲、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
(2)从图象中读出一组数据,根据v=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然后判断以乙为参照物时甲运动的方向。
【解答】解:(1)由甲、乙的s﹣t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均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可知,当s甲=s乙=8m时,t甲=8s,t乙=12s,
则甲、乙两辆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甲===1m/s,v乙==≈0.67m/s,
因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西运动,且v甲>v乙,
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1;西。
【点评】用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图象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4.(2分)如图所示,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时制作了一个水球,水球相当于  凸 透镜,当水球由如图位置远离王亚平时,水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相当于凸透镜,通过它可以观察到她成倒立的像,当她将水球远离自己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小。
故答案为:凸;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5.(2分)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则氧气的质量为  3 kg,某次用去了其中一半的氧气,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3 kg/m3。
【分析】(1)知道氧气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可求出其质量;
(2)某次用去了其中一半的氧气,剩余氧气的质量就为原来质量的了;剩余氧气的体积与钢瓶的容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氧气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根据密度得,氧气的质量为:m=ρV=6kg/m3×0.5m3=3kg;
(2)用去了其中一半的氧气,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m剩=m=×3kg=1.5kg,
剩余氧气的密度:ρ剩===3kg/m3。
故答案为:3;3。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此类题目中,气体体积和钢瓶的容积相同是题目的隐含条件应把握。
26.(2分)某次军演中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空中侦察,途中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120 s,列车经过隧道时,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为  80 s。
【分析】(1)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又知道列车的运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2)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过程是列车完全在隧道内的过程,列车完全在隧道内所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减去列车的长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列车经过隧道时,列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即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
【解答】解:(1)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1=L隧道+L车=2000m+400m=2400m,列车的速度:v=72km/h=20m/s,
由v=可知,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t1===120s;
(2)列车完全在隧道内所行驶的路程:s2=L隧道﹣L车=2000m﹣400m=1600m,
由v=可知,列车完全在隧道内所用的时间:t2===80s,
所以,列车经过隧道时,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为80s。
故答案为:120;80。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无人机完全拍不到列车的时间就是列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
27.(1分)在图中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完整光路。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8.(1分)如图所示,小球沿着斜面下滑,画出图示中小球所受重力。
【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小球重心(球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小球重心(球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29.(7分)脚底带有很多胶粒的防滑瑜伽袜最近热销,引发了思思的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于是她找来瑜伽袜(单面有小凸起)、三块相同的新透明皂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瑜伽袜分别套在肥皂上做成两个研究对象A,再将普通袜子套在肥皂上做成一个研究对象B,在家里的木桌上做了如图所示的五次探究实验。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在  水平 (选填“竖直”、“水平”)方向将指针调零,正确调节好弹簧测力计后,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研究对象做  匀速直线 运动。
(2)第①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摩擦为  2 N;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4)为了比较防滑瑜伽袜与普通袜子哪个更防滑应该选择  ④⑤ (填实验序号)两次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瑜伽 袜子的防滑性能更好。
【分析】(1)测力计使用前应在测力的方向上调零,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根据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3)比较实验②、③,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在水平方向将指针调零,正确调节好弹簧测力计后,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研究对象做匀速直线运动;
(2)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第①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摩擦为2N;
①、②两次,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②中压力较大,测力计示数较大,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②、③可知测力计示数相同,故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比较防滑瑜伽袜与普通袜子哪个更防滑,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应该选择④⑤两次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④⑤两次实验,压力大小相同,⑤中测力计示数较大,故得出瑜伽袜接触面较粗糙,瑜伽袜子的防滑性能更好。
故答案为:(1)水平;匀速直线;(2)2;压力;(3)无关;(4)④⑤;瑜伽。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0.(8分)小静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了如图甲的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用较  薄 (选填“厚”、“薄”)的玻璃板,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较暗 (选填“较亮”、“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如图乙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  未点燃 (选填“未点燃”、“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  a (选填“a”、“b”、“c”)位置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用一个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发现光屏上不能出现A的像,说明此时成的是  虚 像。
(4)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为了让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应将B  远离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这个过程中A的像的大小会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小静想让坐在右边的同学能更清楚的观察实验,他将图甲中的玻璃板向右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则A的像的位置会  向右移 (选填“向右移”、“向左移”、“不变”)。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未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在蜡烛A一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而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分析即可。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所以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充当物体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另一支未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即a位置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会成在光屏上;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实验中,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一侧移动,为了让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应将B远离玻璃板,这个过程中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5)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图甲中的玻璃板向右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则A的像的位置会向右移。
故答案为:(1)薄;较暗;(2)未点燃;a;(3)虚;(4)远离;不变;(5)向右移。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涉及的实验要点较多,要通过做题积累其规律,是中考出题的热点。
31.(8分)小吴和小李在实验室做测量密度的实验:
(1)小吴将托盘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如图1甲所示调节天平平衡,小李指出她的操作错误是  游码未归零 ,纠正错误以后观察到指针右偏,此时应向  左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标尺中央刻度处;
(2)小吴想测量酒精的密度,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记为m2;
C.将酒精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酒精的体积记为V;
根据小吴的实验步骤,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   ;
(3)小李认为由于烧杯中的液体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会导致所测密度偏  大 ;
(4)为了更准确的测出酒精的密度,小李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162.4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1丙,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40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如图1乙所示;
根据小李的实验,算出酒精的密度为  0.8×103 kg/m3。
(5)小吴和小李共同合作,用另外的方法来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们取来一块密度ρ=2×103kg/m3的鹅卵石,利用电子秤继续测量,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先用电子秤测出鹅卵石的质量如图2甲;
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液体将鹅卵石浸没,在液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如图2乙;
③取出鹅卵石向烧杯中加液体到标记处,再用电子秤测出此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2丙,则液体的密度ρ= 1×103 kg/m3。
【分析】(1)(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应在标尺的零刻线位置,螺母应向天平上翘的一端移动;
(2)酒精的质量等于酒精和烧杯总质量m2减去空烧杯质量m1,酒精的密度依据密度公式可算出;
(3)由于无法将酒精从烧杯中倒尽,故酒精的体积小;
(4)根据图1丙读出量筒中的酒精体积;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计算出量筒中酒精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酒精的密度;
(5)先求出鹅卵石排开液体的质量,根据ρ=得出鹅卵石的体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鹅卵石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小吴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未归零;
当游码归零,天平左端上翘,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酒精的质量m酒精=m2﹣m1,则酒精的密度:ρ==;
(3)由实验步骤可知,把酒精倒入量筒的过程中,烧杯壁上附着一些酒精,所测酒精体积偏小,由ρ=可知,所测酒精密度偏大;
(4)由图1丙知,量筒分度值2mL,量筒中的酒精体积V′=40mL=40cm3;
图1乙剩余酒精和烧杯的质量:m剩=100g+20g+10g+0.4g=130.4g;
量筒中酒精的质量:m=m总﹣m剩=162.4g﹣130.4g=32g;
酒精的密度:ρ===0.8g/cm3=0.8×103kg/m3;
(5)如图2甲,鹅卵石的质量为m3=120g,
如图2乙,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液体将鹅卵石浸没,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4=230g,
如图2丙,取出鹅卵石向烧杯中加液体到标记处,再用电子秤测出此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5=170g,
添加的液体质量m液=m5﹣(m4﹣m3)=170g﹣(230g﹣120g)=60g,
鹅卵石体积V石===60cm3;
添加的液体体积V液=V石=60cm3;
由密度公式计算出酒精的密度ρ液===1g/cm3=1×103kg/m3。
故答案为:(1)水平;游码未归零;左;(2);(3)大;(4)40;0.8×103;(5)1×103。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调节、等效替代法测体积、密度公式的运用、误差分析,难度较大。
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3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能得分)
32.(6分)小君同学在公路旁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若司机驾车从标志牌到达江北机场用时45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若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位置要到达江北机场至少需多少小时?
【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到江北机场的路程,已知司机驾车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2)由图可知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以此速度行驶,根据v=可求出要到达江北机场至少还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到江北机场的路程为s=60km,司机驾车的时间t=45min=0.75h,
则汽车的速度为v===80km/h;
(2)由图可知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v′=100km/h,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要到达江北机场至少还需要的时间为t’===0.6h。
答:(1)若司机驾车从标志牌到达江北机场用时45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
(2)若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位置要到达江北机场至少需0.6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3.(8分)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桶装水,它最多可装19kg的水(ρ水=1.0×103kg/m3,ρ食用油=0.9×103kg/m3),求:
(1)这些水所受的重力;
(2)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m3;
(3)这个桶最多能装多少kg的食用油。
【分析】(1)质量已知,由G=mg得到水的重力;
(2)质量和密度已知,由密度公式得到装满水的体积,也即桶的容积;
(3)体积和密度已知,由密度公式得到油的质量。
【解答】解:(1)桶中水装满时,水的重力G=mg=19kg×10N/kg=190N;
(2)桶的容积与装满水时水的体积相同,桶的容积V容=V水==1.9×10﹣2m3;
(3)这个桶最多能装食用油的质量m食用油=ρ食用油V容=0.9×103kg/m3×1.9×10﹣2m3=17.1kg。
答:(1)这些水所受的重力为190N;
(2)这个桶的容积是1.9×10﹣2m3m3;
(3)这个桶最多能装17.1kg的食用油。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34.(9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300g的合金球A,B为一个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容器中装有与A质量相等的水,若将A浸没在B容器中,水刚好能将容器装满,(ρ水=1.0×103kg/m3,ρ合金=2.5×103kg/m3)求:
(1)容器中水的体积;
(2)请通过计算说明这个合金球是空心的;
(3)若在合金球的空心部分灌满另一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变为384g,求所灌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分析】(1)根据V水=算出水的体积;
(2)根据V球=V容器﹣V水=Sh﹣V水算出合金球的体积,根据V实=算出合金球的体积;
(3)根据V空=V球﹣V实算出合金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即注入液体的体积,由m液=m总﹣m球算出液体的质量,由密度公式算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0g/cm3,合金的密度ρ合金=2.5×103kg/m3=2.5g/cm3,
(1)由题意知水的质量等于合金球的质量,即m水=mA=300g,
水的体积为:
V水===300cm3;
(2)合金球的体积为:
V球=V容器﹣V水=Sh﹣V水=50cm2×10cm﹣300cm3=200cm3;
合金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V实===120cm3>200cm3,所以合金球是空心的;
(3)合金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实=200cm3﹣120cm3=80cm3,
注入液体的体积为V液=V空=80cm3,
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球=384g﹣300g=84g,
这种液体的密度:
ρ液===1.05g/cm3。
答:(1)容器中水的体积300cm3;
(2)这个合金球是空心的;
(3)所灌液体的密度是1.05g/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有关空心问题的计算,难点在(2),过程复杂、计算量较大,熟练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是关键。
第1页(共1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2-2023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