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推断题(有答案)

物质推断题
例1 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
B.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
D.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例2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例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例4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例5 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属于同一周期
B.X、Z均能与Y形成两种化合物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例6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也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之一;I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I________。
(2)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G与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例7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例8 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x、Y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X为固体单质;Y可以用于灭火;Z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三种物质均含有钙元素; X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Z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跟踪训练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可能是镁、CuSO4 溶液、NaOH 溶液和 Ba(NO3)2溶液,甲与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与丙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甲与丁混合有红色固体产生,请回答:
(1)丁是____________,甲与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丁与 CO2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和甲与丁反应的类型相同,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 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______。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反应③中伴随着 (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 。
5.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1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是Fe3O4,则乙是Fe
B.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
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
D.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
6.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 a 的成分是碳酸钙
B.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
C.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镁,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D.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则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7.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错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种情况。
【反思评价】
(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答案 1.(1)镁 置换反应 (2)CuSO4+Ba(NO3)2==BaSO4↓+Ba(NO3)2 (3)2Mg+CO22MgO+C 2.(1)置换反应 (2)①CO+CuOCu+CO2(合理即可) ②CH4+2O2CO2+2H2O (3)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3.(1)玻璃棒 (2)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 BaCO3(填名称也可) (3)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4)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4.(1)H2O2 (2)催化作用 (3)放热 (4)3CO+Fe2O32Fe+3CO2 (5)CaCO3+2HCl=CaCl2+H2O+CO2↑ 5.C 6.BD 7.(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复分解反应 (4)Na2CO3+2HCl=2NaCl+H2O+CO2↑ 8.【讨论交流】Na2CO3+Ca(OH)2=2NaOH+CaCO3↓ 步骤Ⅰ:碳酸钠(或Na2CO3) 步骤Ⅱ:酚酞溶液变红(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三(或3) 【反思评价】(1)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合理即可) (2)①③
物质推断题
例1 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
B.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
D.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解析 根据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可判断甲为氢气,根据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可判断乙为氧原子,根据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可判断丙为钠离子,根据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可判断丁为硫元素。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为水或双氧水分解都能得到氧气,A正确;丙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B错误;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NaOH,C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正确。
答案 B
例2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解析 D是温室气体,说明D是二氧化碳;G是重要的调味品,说明G是氯化钠;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图中C能与D(二氧化碳)反应,且C能与B反应生成氯化钠,说明C为氢氧化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F为碳酸钠;C(氢氧化钠)能与B反应生成氯化钠,且B与C(氢氧化钠)含有同一种元素,说明B为稀盐酸;而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说明该元素为氢元素,A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E(氯化钙或氯化钡);而氯化钙或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G(氯化钠)。(1)G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1。(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钡)和水,为复分解反应。(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4)F为碳酸钠,其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答案 (1)NaCl (2)复分解反应 (3)HCl+NaOH=NaCl+H2O (4)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例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解析 (1)步骤Ⅱ中加入酚酞溶液颜色变红,证明溶液显碱性。上述物质中显碱性的是NaOH、Na2CO3,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证明发生反应的是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步骤I样品溶于水后出现的固体不溶物可能是BaSO4或BaCO3,因此一定有BaCl2存在;步骤Ⅱ证明一定有NaOH;因此样品中一定有BaCl2和NaOH;K2SO4或Na2CO3可能存在其中一种或两种。(3)要证明样品成分,根据BaSO4、BaCO3的性质,BaSO4与酸不反应,BaCO3与酸反应有明显实验现象。若沉淀完全溶解,证明一定含有Na2CO3,不含K2SO4;若沉淀部分溶解,证明一定含有Na2CO3和K2SO4;若沉淀没有发生变化,证明一定含有K2SO4,不含Na2CO3。
答案 (1)NaOH+HCl=NaCl+H2O (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例4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解析 (1)C的固体俗称“干冰”,说明C为二氧化碳;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说明B为一氧化碳。(2)B、C的水溶液为蓝色,说明B、C物质中含有铜离子;且B能生成C,说明B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氯化铜(或硝酸铜)溶液,而A可能是氧化铜;符合A、B、C之间关系的,A还可能是硫酸铜溶液,B为氯化铜溶液,C为硝酸铜溶液。(3)若A、B、C均为碱,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则A可能是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答案 (1)CO (2)CuO(合理即可) (3)2NaOH+CuSO4=Na2SO4+Cu(OH)2↓(合理即可)
例5 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属于同一周期
B.X、Z均能与Y形成两种化合物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解析 根据图示易知:X、Y、Z、W的质子数分别是1、8、6、11,则对应的元素是H、O、C、Na。 X是氢元素,在第一周期,Y是氧元素,在第二周期,不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X是氢元素、Y是氧元素,它们能形成化合物H2O、H2O2;Z是碳元素,与Y(氧元素)能形成化合物CO、CO2,B正确;Z是碳元素,核电荷数是6,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次外层的电子数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错误;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属于碱,常温下,NaOH的水溶液pH大于7,D错误。
答案 B
例6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也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之一;I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I________。
(2)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G与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解析 A是铁的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A是氧化铁。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二氧化碳。E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且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之一,故E是水。I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是碳酸钙。碳酸钙可反应生成F,且F能与水反应,故F是氧化钙;C由氧化钙生成,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C是氢氧化钙。D是单质,能与氧化铁反应,且由水生成,故D是氢气。H能转化为水,也能转化为碳酸钙,故H可能是碳酸钠,则反应②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G可由氢气转化生成,也能与碳酸钠反应,故G可能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1)Fe2O3 CaCO3 (2)2H2O通电2H2↑+O2 ↑ (3)CaO+H2O=Ca(OH)2 (4)复分解反应
例7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 (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C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2)反应①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含有碳酸钙,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C消失,说明白色沉淀C为氢氧化镁,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故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Na2SO4、MgCl2,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
答案 (1)Mg(OH)2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CaCO3、Na2SO4、MgCl2 CuSO4
例8 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Y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x、Y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X为固体单质;Y可以用于灭火;Z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三种物质均含有钙元素; X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Z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知乙是氧气,X是过氧化氢,Y是水,则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O2↑+2H2O,过氧化氢和水中含有的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性质有差异。(2)由题意知,Y是二氧化碳,Z是一氧化碳,X是碳单质,则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3)由题意知,X是Ca(OH)2,Z是CaCO3,则Y是CaCl2或Ca(NO3)2等。
答案 (1)2H2O2O2↑+2H2O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2)CO2+C2CO (3) CaCl2[或Ca(NO3)2等]
跟踪训练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可能是镁、CuSO4 溶液、NaOH 溶液和 Ba(NO3)2溶液,甲与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与丙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甲与丁混合有红色固体产生,请回答:
(1)丁是____________,甲与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丁与 CO2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和甲与丁反应的类型相同,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 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______。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反应③中伴随着 (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 。
5.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1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是Fe3O4,则乙是Fe
B.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
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
D.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
6.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 a 的成分是碳酸钙
B.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
C.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镁,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D.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则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7.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错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种情况。
【反思评价】
(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答案 1.(1)镁 置换反应 (2)CuSO4+Ba(NO3)2==BaSO4↓+Ba(NO3)2 (3)2Mg+CO22MgO+C 2.(1)置换反应 (2)①CO+CuOCu+CO2(合理即可) ②CH4+2O2CO2+2H2O (3)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3.(1)玻璃棒 (2)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 BaCO3(填名称也可) (3)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4)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4.(1)H2O2 (2)催化作用 (3)放热 (4)3CO+Fe2O32Fe+3CO2 (5)CaCO3+2HCl=CaCl2+H2O+CO2↑ 5.C 6.BD 7.(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复分解反应 (4)Na2CO3+2HCl=2NaCl+H2O+CO2↑ 8.【讨论交流】Na2CO3+Ca(OH)2=2NaOH+CaCO3↓ 步骤Ⅰ:碳酸钠(或Na2CO3) 步骤Ⅱ:酚酞溶液变红(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三(或3) 【反思评价】(1)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合理即可) (2)①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推断题(有答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