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河南省濮阳市县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县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20分)
1. 1978年北京人遗址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
A. 使用打制石器 B. 住干栏式房屋 C. 大量种植水稻 D. 使用磨制石器
2.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下列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 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3. 据载:春秋时期卫国向周天子朝贡5次,其中卫国国君亲自去的有2次,同时卫国却朝齐17次,朝晋21次。这说明(  )
A. 卫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C. 卫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 周王室衰微,天子权威一落千丈
4. 李克强总理说:“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总理所说属于哪家思想(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5. 人民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6.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巨鹿之战
7. 如果让你对右边这部史学名著进行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  )
①是我国占代优秀的史学著作
②作者是司马光
③记述了从西汉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史事
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宋书》云:“(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统治者的措施
C.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D. 稳定的社会环境
9. 贞观五年,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贩运牡丹,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10. “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状元及第、白蜡明经、独占鳌头、一举成名”这些成语的出现源于(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1.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2.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精神的(  )
A. 文成公主人藏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来华 D. 鉴真东渡
13.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B. 宋朝军队人数过多
C. 提高办事效率发展社会经济 D. 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14. 濮阳“澶渊之盟”是历史耻辱柱还是和平里程碑?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之一。“澶渊之盟”的影响(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
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16.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中国在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蒙恬 B. 霍去病 C. 李世民 D. 岳飞
17.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  )
A.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 海上交通发达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18. 明末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闯王”是(  )
A. 吴三桂 B. 魏忠贤 C. 皇太极 D. 李自成
19. 下列不属于清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
A.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C. 社会秩序的安定 D. 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20.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
A. 《三国演义》和豫剧 B. 《红楼梦》和京剧
C. 《水浒传》和昆曲 D. 《西游记》和汉调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1. 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展示内容指出它是哪次变法,其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展示内容指出它是哪次改革,其目的是什么?
(3) 你认为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家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学*?
22.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
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东汉丝绸之路示意图
(1) 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的名称。
A: ______ (城市);B: ______ (国家或地区)
(3)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2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 请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上图农具出现的时期(朝代)。
(2) 结合所学知识按其功能把四幅图片中的两幅归为一类且说明理由。
24.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鲜:很少)
材料二: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材料三: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材料二中“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圣贤书”指的是什么?
(2) 由材料三指出“军机处”的特点?材料四揭示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明清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25. 请依据下列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夷洲 澎湖巡检司 荷兰 台湾府 台湾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故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使用打制石器。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选项D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天子权威一落千丈。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据“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关键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总理所说属于儒家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三纲五常”等思想都为统治者接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话语,反映了他主张“爱人”的思想。
故选:A。
本题以李克强总理的话语为依托,考查儒家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下思想方面的成就。
5.【答案】D
【解析】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中央官制及各自的职责。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C
【解析】揭竿而起是指农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迫起义的故事。公元前209年,900多名农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遇到大雨误了期限,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识记,要了解成语“揭竿而起”的出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如:风声鹤唳、揭竿而起、鸡鸣狗盗、闻鸡起舞等等,同学们要注意积累。
7.【答案】B
【解析】《史记》是我国占代优秀的史学著作,作者是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三皇五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悠久历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B。
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史记》的相关知识,较简单。
8.【答案】C
【解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政局稳定,王朝更替没有大的战争,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江南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故选:C。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江南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是社会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9.【答案】A
【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贞观五年,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贩运牡丹,如果走运河水路不必经过永济渠。
故选:A。
本题以贞观五年,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贩运牡丹,如果走运河水路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些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盛世”或“治世”给我们的启示有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当今世界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史实对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
注意识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重要史实及其影响。
12.【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玄奘西行是去天竺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获得成功,玄奘西游主动学*外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宋初的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初的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内容及影响。
注意识记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15.【答案】D
【解析】由《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夜市繁华的状况,夜市的繁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识记.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16.【答案】D
【解析】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蒙恬生活在秦朝时期;霍去病是汉代大将;李世民是唐朝时期。题干人物中最有可能使用火药来推进的武器的是岳飞。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的相关知识点。
17.【答案】A
【解析】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解析】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题干中的“闯王”是李自成。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解析】清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引种、推广高产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取消人头税,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相对和平,ACD不符合题意;B选项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不是清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故选:B。
本题以清前期人口增长图为切入点,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解析】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红楼梦》和京剧。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为依托,考查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文学艺术。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文学成就。
21.【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展示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其目的是富国强兵。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据材料二展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展示内容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为了更好的学*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善于学*、意志坚定、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2)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善于学*、意志坚定、勇于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22.【答案】【小题1】洛阳
【小题2】欧洲(或大秦)
【小题3】
【解析】(1)由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可知,
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丰富;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2)据所学知,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丝绸之路自洛阳出发,经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丰富;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2)A:洛阳;E:欧洲(或大秦)。
(3)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
23.【答案】【小题1】(1)图一是三国时期出现的翻车,是灌溉工具;图二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是耕地工具;图三是唐朝出现的筒车,是灌溉工具;图四是耧车,是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翻车和图三筒车都是灌溉工具。
故答案为:
(1)图一:三国;图二:唐朝;图三:唐朝;图四:耧车。
(2)图一和图三;都是灌溉工具。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记载的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明朝时期,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材料二中“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圣贤书”指的是四书五经。
(2)由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军机处”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揭示的历史现象是文字狱,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为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自古就有。其中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当属清朝。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明清统治者采取的措施都强化了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四书五经。
(2)特点:军机处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文字狱;目的: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3)共同作用:都强化了君主专制。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时期的官制变化、四书五经、军机处、文字狱、明清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共同作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太祖时期的官制变化、四书五经、军机处、文字狱、明清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共同作用的相关史实。
25.【答案】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题目可以拟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府。明朝时,台湾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故答案为:
题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要点提示: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府。明朝时,台湾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相关史实。
第4页,共15页

2018-2019河南省濮阳市县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18-2019河南省濮阳市县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