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9-2020学年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2. 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3.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4.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5.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 农业的起源 B. 手工业兴起 C. 商业的发展 D. 畜牧业繁荣
6. 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
A. 炎帝、尧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尧 D. 尧、舜
7. 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下列发明与炎帝无关的是(  )
A.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B. 发明纺织,制作乐器琴瑟
C. 创造文字,制作音律 D. 制作陶器,教人们交换物品
8. 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科举制
9.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0.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商朝→夏朝→西周 B. 夏朝→商朝→西周 C. 商朝→西周→夏朝 D. 西周→商朝→夏朝
11.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包括(  )
①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诸侯王由民主选举产生
④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的反叛 B.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少数民族的入侵
13. 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14.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 澄湖陶罐符号 B. 甲骨文
C. 利簋金文 D. 居延汉简文字
15.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如图象形文字中表示汉字“牛”的是(  )
A. B. C. D.
16.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7.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8. 识读地图是学*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19.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永济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20. 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孙子 D. 老子
21.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 D. 孙武
22. 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诲人不倦 D. 温故知新
23. 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墨子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仁政”“礼治”
C. 集权专制 D. 无为而治
24.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 科学技术发达 B. 百家争鸣出现 C. 地方书院兴起 D. 儒家学派形成
25.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 解读历史图片,探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的历史图片和古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历史图片】
【古人遗址】
(1) 将四张历史图片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填字母即可)。
E: ______ ;F: ______ 。
(2)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
(3)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两处居民生产、生活各不相同,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历史图片及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两处相似之处。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上》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法令内容有: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上》材料三: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找出哪些法令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秦国国富?
(3) 材料二中的法令遭到了宗室贵族的反对。请从材料二中找出直接证据说明?
(4) 结合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什么启示?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二:“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材料三: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上》
(1) 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学说?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 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谁的言论?
(3) 材料三又是哪位思想家的学说?他是哪一学派的集大成者?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中A、B的名称。A、B的长官由谁直接任免?
(3) 材料三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秦朝对图3中的“车”和“轨”作了怎样的统一规定?
(4) 秦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上实行了“大一统”。据此说一说秦实行了“大一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考古发现的作用与地位。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远古的北京人,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 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他们还没有学会磨制和钻孔技术,不可能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考古工作者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B。
本题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依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
本题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半坡居民的有关内容。
5.【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神农氏教人制作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故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即农业的起源。
故选:A。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
故选:B。
本题考查华夏族始祖,知道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经分析选项ABD都与炎帝有关,其中C是仓颉、伶伦的贡献。。
故选:C。
本题考查传说中炎帝的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炎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创造文字,制作音律是仓颉、伶伦。
8.【答案】C
【解析】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故选:C。
本题考查禅让制。识记禅让制的内容与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因此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是夏朝。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夏商西周演变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由于诸侯王是由周天子分封的,排除③。
故选:D。
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解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最终导致了夏朝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最终导致了商朝灭亡;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西周灭亡.由此可知,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故选B.
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的更迭.
13.【答案】A
【解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A。
本题以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地位与特点。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可以从字形看出它的意思,观察图片可知,选项B是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字。故从字形推测题干图片B甲骨文是“牛”字。A是人字;C是火字;D是日字。
故选:B。
本题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从字形推测甲骨文中的“牛”字。
本题考察学生对甲骨文造字特点的理解,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A
【解析】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所以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霸主,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的有关内容。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因此,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8.【答案】C
【解析】战国初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如图所示七国的大致范围,依图即可得出答案。
故选:C。
本题以识读地图是学*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战国七雄,注意地理位置的把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点。
19.【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故“道法自然”与老子有关。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把握老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21.【答案】B
【解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家是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2.【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开办私学后,提倡“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即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育成就的知识。
本题以孔子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教育成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3.【答案】A
【解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故选:A。
本题以墨子的主张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答案】B
【解析】观察明信片可知,图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都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出现。
故选:B。
本题以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为主线,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25.【答案】B
【解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上的郡县制。
26.【答案】【小题1】B、C
【小题2】A、D
【小题3】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居住房屋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河姆渡居民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畜牧业方面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他们还会运用雕刻技术,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居住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区猎捕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用具方面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他们还会制作装饰品,并有少量乐器,如陶埙,遗址中还出土有骨针、骨锥、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所以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居民地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所以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会制陶,只不过半坡居民制的是彩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相似之处主要有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转向都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除农耕经济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等等。
故答案为:
(1)E:B、C;F:A、D。
(2)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
(3)相似之处: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转向都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除农耕经济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以“解读历史图片,探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特征及农耕文明的相似之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特征及农耕文明的相似之处,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2)根据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法令内容有: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这些法令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秦国国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法令遭到了宗室贵族的反对。从材料二中找出直接证据是法令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沉重打击了宗室贵族势力。
(4)结合材料三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是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启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等。(类似亦可)
故答案为:
(1)原因: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2)法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证据:法令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沉重打击了宗室贵族势力。
(4)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等。(类似亦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通过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来考查改革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通过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来考查改革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8.【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处《道德经》可知是老子的代表作,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从材料二内容可以看出核心思想是“仁”,结合材料出处《论语》可以确定是孔子的言论。
(3)根据材料“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三的关键词“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可以确定是法家的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故答案为:
(1)人物:老子; 学派:道家学派。
(2)核心思想:“仁”;人物:孔子。
(3)人物:韩非(或韩非子);学派:法家学派。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思想繁盛的记忆和理解。
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思想繁盛的记忆和理解,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9.【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A、B的名称为A:丞相;B:地方政府。A、B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图1反映措施:统一文字;图2反映措施: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秦始皇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统一道路的宽窄,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秦朝对图3中的“车”和“轨”作的统一规定是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4)秦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上实行了“大一统”。秦实行了“大一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融合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等,总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言之有理两点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
(1)历史功绩:统一全国;(或灭六国,实现统一)。
(2)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名称:A:丞相;B:地方政府;谁任免:皇帝(或朝廷)。
(3)图1反映措施:统一文字;图2反映措施:统一货币。规定: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4)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融合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等,总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言之有理两点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1页,共1页

2019-2020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19-2020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