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
A. 云南 B. 北京 C. 浙江 D. 陕西
2.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房屋
C. 出土的稻谷 D. 铜鼎
3.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A. 推理 B. 考古 C. 想象 D. 传说
4.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5.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6. 《诗经 大雅 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诸侯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文中空格处应为(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7. 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8.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9. 《史记 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段话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10. 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加强君主权力的内容是(  )
A. 编制户口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编制户口 C. 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D. 奖励耕织严刑峻法
11. 成语“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与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有关?(  )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12.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13.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4.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jp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 “兼爱”“非攻”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6.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17. 以下归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题意?(  )
A. 社会动荡 B. 制度变革 C. 思想学术繁荣 D. 民族交融
18.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  )
A. 楚国 B. 燕国 C. 齐国 D. 魏国
19. 如图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  )
A. 统一货币 B. 统一文字 C. 统一度量衡 D. 统一姓氏
20.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 商封和周武王 B. 夏桀和商汤 C. 秦二世和陈胜 D. 项羽和刘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 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时代?
(2) 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有何特点?
(3) 图中文字与汉字有何联系?
(4) 若在河南建立一个文字博物馆,你认为选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为什么?
22. 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 战国初年,历史上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三家指的是哪三家?
(2) 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B是哪个国家?
(3) 我们的首都北京在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辖?写出国名。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1)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期?
(2) 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4)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24.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 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 商鞅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 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 商鞅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5) 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哪里?
(2) 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什么制度?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 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应该去170万年前的云南。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相传“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故“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都属于远古传说。
故选:D。
考查“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的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4.【答案】A
【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因此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是夏朝。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夏朝的国家政权体系,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B.根据题干,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故B符合题意。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故排除A。
CD.说法不准确且与本题无关,故排除CD。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大邦维屏”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维翰”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分封的依据,体现了分封制,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7.【答案】A
【解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A。
本题以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考查频率较高.
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属于识记内容,相对较简单.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要求具备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故事,是楚王对周天子的挑衅。周天子的代表是王孙满,他坚持原则,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回击。
【解答】
C.结合所学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他对周王权力的觊觎(野心),表明了周王室势力衰落,被诸侯藐视,原有的分封体系遭到破坏。故C正确。
ABD.三项所述题干均无体现。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其中,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加强君主权力的内容是奖励耕织和编制户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专业相关基础知识。
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解析】“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一系列成语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历史的成语,能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历史。
故选:B。
本题以“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历史的成语。
本题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出处的成语。
12.【答案】B
【解析】据“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此公”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因此,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故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儒家思想。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D
【解析】“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16.【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在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成就。AB属于政治领域,D属于经济领域,只有C属于学术和思想领域。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干的关键词.
17.【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C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掉了齐国,统一了全国。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中国的知识点。
本题以秦统一中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灭六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9.【答案】B
【解析】由图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文字是不统一的,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文字上,用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识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0.【答案】D
【解析】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的对阵双方是项羽和刘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甲骨文。它盛行于商朝。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2)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龟甲、兽骨。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4)若在河南建立一个文字博物馆,我认为选在安阳最合适。因为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故答案为:
(1)甲骨文;商朝。
(2)龟甲、兽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4)安阳;因为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1)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
(2)图中的A是秦国;C是楚国,关于这两个国家的成语典故是朝秦暮楚。B处于山东半岛,是战国时期的齐国。
(3)我们的首都北京处在北方,在战国时期属于图中D燕国管辖。
故答案为:
(1)韩、赵、魏。
(2)朝秦暮楚;齐国。
(3)燕国。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战国七雄。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小题1】(1)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
(3)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
(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打破了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态度要老实等。
故答案为:
(1)春秋时期。
(2)儒家;仁”。
(3)孟子、荀子。
(4)开创私学,平民教育,“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学*方法:“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孔子的言论为依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孔子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的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4.【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卫鞅变法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是法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改革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等。
故答案为:
(1)变法。
(2)秦孝公。
(3)法家。
(4)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改革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5.【答案】【小题1】(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法家的思想。秦朝时期的刑法严酷,它的治国思想主要是法家思想。百家争鸣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据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朝时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4)据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可知,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等;正是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故答案为:
(1)咸阳。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3)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4)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或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秦朝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和秦朝的灭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统一、百家争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2019-2020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19-2020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