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以下展示关于01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关键还得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基于当下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化。建筑也好,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也好,只有在自身文化土壤滋养下才能不断生发新的方向,变得丰富而有生命力。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我们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传统的国家,也需要建构符合当下情境的中国当代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是在传统与当代对接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2、展。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将继承传统等同于符号拼贴。前一阵我看到一个节目将昆曲与嘻哈音乐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当代文化介绍给全世界。我很喜欢昆曲,也很关心昆曲在当代的发展,但这样一种拼贴与混搭让我感到尴尬和别扭。这种对待传统的做法现在并不少见。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对文化转换创新的理解还是太简单化。对于传统,我赞成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即透过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去理解传统的内在精神、价值判断与认知模式等,将其中仍有生命力的东西融入到今天的价值、思想体系中。中国文化如一条奔腾的大河,它从传统中来,但必须融合现代的内容、必须对当代问题作出明晰回应。这个千呼万唤的“中国当代文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3、它需要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从自身实践出发,深入比较反思,转化创新,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世界文化已经出现跨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发展前景如何,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否有较为深入和全面认识。如果只是喊着“民族化”口号,但在什么是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的问题上没有深入研究,是“食古不化”;如果只是为他方文化倾倒,不明白最应该向他人学*什么,就是“食洋不化”。“食古不化”造成“复古”,“食洋不化”则导致“模仿”。 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精神基础上,坚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坚持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身文化精神建设,实现中国文艺创作突破和创新,大有
.[db:内容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01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