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

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摘编自王金进《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材料二“工匠”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群体。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他们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当时,师傅带徒弟不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诗经·卫风》中有言,工匠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摘编自方霞《中国工匠精神的正读及现代价值意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6分)

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

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人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D.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汉代太学在政府初创时规模很小,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博士弟子50人。汉成帝末年“增弟子员三千人”。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政府遇到疑难问题时,博士也要提供咨询意见,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还要对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和传播。兼教学机构与国家考试机构于一身的太学,不仅要引导校内学生专心攻读,而且要鼓励青年自学,校外人员参加太学考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格和荣誉。这促进了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教乐学、尊师重道之风。——摘编自王凌皓《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材料二唐末五代智璇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拭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械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书院简介》(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主要职能。(6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3考前信息卷·第五辑 重点中学、教育强区 考向考情信息卷(四)4历史试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