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语文试题,以下展示关于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模拟卷二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正如朱光潜所言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以叙事为主要文类特征的小说也可以抒情。但文学情感的表现离不开客观事物,主观的情感只有借助客观的事、物,形成意象或事象,才能被感知。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意境的构思来实现抒情。小说则不同,小
2、说家一般并不直白的倾泻内心的情感,而主要是寄托于事,叙事以寄情。在广义的中国诗学中,情与事是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缘事而发,汉乐府诗同样被认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唐代白居易“直歌宾事”的写作策略和宋人提出的“叙事以寄情”说则进一步肯定了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虽然小说家的创作缘起是多源化的,但小说的叙事特征决定了缘事而发是其生成的重要缘由之一。清代烟水散人在珍珠舶序中说“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一切可惊可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不仅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还表明其事在性质上的感人特质。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既可缘于历史、社会之事,也可缘于人生、生活
3、之事。前者如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多记述社会上的异事异闻,又如明清章回小说,多有感于世风变迁或历史兴亡。后者如晚明以后的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多缘起于作者感于自己的人生遭际。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述自身的梦幻人生经历是石头记红楼梦)的创作缘起,绘芳录的作者曾写道,“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之志”,“实事实情,毫无假借”(西泠野樵绘芳录序),这种“自述既缘于实情也缘于实事。强调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式不能像诗词那样以意象为中心,而是以事寄情
.[db:内容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