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深切器重李承,以礼相待非常优厚,赐姑臧侯的爵位。李承为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史称“惟李氏出姑臧系者最华显”。李承的兄弟李冲,则是陇西李氏仆射房始祖,才华横溢。
>三长制是什么意思(三长制内容和作用)
对于姑臧李氏,我们有必要详细说说。
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师从美国哲学学会院士余英时,对【凉州文化】研究颇深。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写道:“李冲将拓跋政权的民政‘周礼化’,并将其财政的处理赋予‘李悝式’的体制,因之给中国以后几百年的政治制度留下了长远的后果。”
▲武威是西北第一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红色为凉州、绿色是河西走廊)
因李冲受益的,还有“凉州土人悉免厮役”。
北魏太和中期,武威人李冲掌权,凉州人全都免除了服役,而代人集团却要去守边关,这些人到了之后受镇将驱使只能担任虞侯之类的小官,一辈子的天花板不过是个军主,而那些凉州系留在京城的人却能做到上品显官,身在边镇的那些人便由升迁之路断绝开始大量逃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太和中,仆射李冲用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帝乡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本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同族留京师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即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
李冲的“三长制”是开启隋唐的制度祖源。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北魏孝文帝接受李冲的建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相较于“宗主督护制”,总体而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地主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让国家赋税收入增加,农民赋税负担大幅减轻。(《魏书·李冲传》:“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提出三长制,均田制等制度,推动了北魏改革。北魏国力,因此强盛。(《隋唐·通典·食货三·乡党》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遂立三长,公私便之。)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这样评价:“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又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也。”
陈寅恪先生所言,笔者注释如下: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一刀一般。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
本文为「姑臧遗风」系列文章。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旦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
下篇文章,继续来讲姑臧李氏。感谢关注~
武威大马,横行天下
西北第一城凉州,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凉州镇。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历为凉州刺史、河西五郡大将军府、雍州刺史、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凉州总管府、凉州大都督府、河西节度府、西凉王(阔端)府,凉州卫府、清朝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说武威是西北首府名副其实。查看更多,请关注【慕容洞唐整理凉史】
*本文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字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
*笔者后记:「慕容洞唐整理凉史」愿意贡献自己的智力,来帮助短视频从业者提供关于「凉州文化」「武威文化」的短视频文案、脚本,如有意向合作。请留言与我联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三长制是什么意思(三长制内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