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测试卷,以下展示关于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测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用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2西周时期,周王经常授予贵族及其官员土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被授予的土地称作“土”;自西周中期开始,它则被称作“田”。“田”的规模要比“土”小很多。西周中期的大克。
2、鼎铭文记载,周王授予某位贵族的七块“田”位于七个不同的地点。这反映了西周中期以后()A王室控制的地域缩小B贵族分封得到不断发展C井田制逐渐被私田取代D王室拥有充足的土地3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B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C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D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4黄留珠在西安通史中说道:“据史料推算,按照秦朝初定时的人口以2000万计,当时服役的人数中,秦始皇陵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达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人,戍守开发岭南50万人,再加上修驰。
3、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人口总数不下200万。”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研究主旨的是()A民力与人心B重法与坑儒C农耕与游牧D集权与分封5河姆渡遗址位于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在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表明河姆渡人已懂得()A种植作物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D打猎捕鱼6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古代中国栽培的农作物有粟和水稻,并出现了养蚕缫丝技术和彩绘陶器,请问属于这个时期的遗址是()A二里头遗址B大汶口遗址C良渚文化遗址D殷墟遗址7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恳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
4、,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自然经济受到冲击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轻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8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旱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发现了类似情形。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地区()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9西周初,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是因为()A土地兼并的加剧B生产效率的提高C井田。
5、制度的推广D户籍制度的建立10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11“永佃制”是指地主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承认佃农有永久耕种土地的权利。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永佃制”在长江中下游各省更加普遍地流行起来。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省份()A土地兼并的加剧B劳动人口的锐减C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12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B商王朝实行土地私有制,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C井田制是此时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D玉器生产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玉器种类繁多,制作技术高超13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db:内容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统编(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