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分科诊断测试卷(3三)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分科诊断测试卷(3三)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分科诊断测试卷(3三)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
16.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年轻时以身许国的抱负现已成空,国家即将陷入危难却无能为力。②思念牵挂昔日好友。二十年过去了,老朋友各在天涯,不知现今是否安在,作者为此忧虑。③忧国伤时。国力衰微,山河残破,面对苍凉的江山,不由得再添新愁。(每点2分,共6分)(如答“年华易逝”“物是人非”也可酌情给分)
3.C(A项,“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错误,由第三段可知,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对现代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B项,“逐步走向自然消失”错误,由第五段可知,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间的冲突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在某种共识之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不是“逐步走向自然消失”。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且文章主要是说明一些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传统伦理之间有矛盾,并没有提及替换价值观念后能否解决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了李泽厚所言“乐感文化”的特点。B.《红楼梦》中“兰桂齐芳”情节的设置,《窦娥冤》窦娥誓愿的实现,与“中和”观的影响不无关系。C.宋明理学对人的审美需要加以限制,这就导致儒家学说中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被遮蔽、消解了。D.阅读《论语》和《庄子》,将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实践中得到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升华、实现精神的超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分科诊断测试卷(3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