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汉语汉字
呼(读作hū)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朝文字。本义是吐气。引申指呼喊;后又引申出呼唤。
中文名
呼
拼音
hū
繁体
嘑
部首
口
五笔
ktuh(86版)ktuf(98版)
仓颉
rhfd
郑码
jmu
笔顺
25134312
字级
一级字(编号1099)
平水韵
上声七麌
注音
ㄏㄨ
总笔画
8
四角码
62049
统一码
基本区U 547C
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基本释义
呼hūㄏㄨˉ
喊:~喊。~声。~吁。~天号(háo)地。
唤,叫:~唤。~叫。~应。~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气。~吸。
象声词:~地跳起来。[1]
姓。
详细释义
呼hū
【动】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exhale;breatheout〗。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大声叫喊〖cryout〗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召唤〖call〗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称呼〖name〗
呼宋将军。——明·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姓
【象】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puff;whir〗。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2]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荒乌切
外息也。从口乎声。
说文解字注
外息也。
外息,出其息也。
从口乎声。
荒乌切。五部。今人用此为号嘑、𧦝召字,非也。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戏。《唐韵》荒乌切。《集韵》《韵会》《正韵》荒胡切,音虍。《说文》:外息也。《韵会》:出息为呼,入息为吸。
又《广韵》:唤也。
又《集韵》:呜呼,叹辞。《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
又通作乎。《诗·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前汉·武帝纪》:呜虖何施而臻此与。亦作嘑。
又姓。《广韵》:列仙传有仙人呼子先,又复姓。《前汉·匈奴传》:呼衍氏。注:师古曰:即今鲜𤰞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战国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尔雅·释草》:蓫薚,马尾。疏:蔏𦸐,一名夜呼。
又《集韵》:虚交切,音虓。与詨同。吴人谓叫呼为詨。或作嚆唠。
又《礼·檀弓》: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注:呼,虚惫声。《释文》:音虚,吹气声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荒故切,音戽。《广韵》:本作謼。号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释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礼·曲礼》:城上不呼。《释文》:呼,火故反。
又《集韵》:许箇切,音𧬱。《左传·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注:呼,发声也。《释文》:呼,好贺反。
又《集韵》:虚讶切,音吓。与罅同。裂也。详缶部罅字注。[3]
参考资料
1.呼·汉典
2.呼·新华字典
3.呼·汉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