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笠指竹编雨帽。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拼音

繁体

部首

名称

笔画

11

释义

竹编雨帽

字的信息

总笔画:11

五笔86&98:TUF

仓颉:HYT

笔顺编号:31431441431

四角号码:88108

UniCode:CJK统一汉字U+7B20

详细解释

笠lì

〈名〉

(形声。字从竹,从立,立亦声。“立”指“站立”、“独立”。“竹”指“竹编”。“竹”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竹编的雨帽,可以使农夫在田野中站立住”。本义:竹编雨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同本义,也叫“斗笠”[bamboo hat]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庄王急教避箭,左右各将大笠前遮。”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关家禽的笼子[bamboo cage]。如:鸡笠;鸭笠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triangle cover]。如:笠盖;笠覆

笠lìㄌㄧˋ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竹~。草~。[1]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盖。~覆。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笠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为之。无柄曰笠,有柄曰簦。【诗·小雅】何蓑何笠。【传】笠所以御暑。【左传注】兵车无盖,籩人执笠依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毂。又地名。【左传·哀十六年】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水经注】笠泽在吴南松江左右。

《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笠

簦无柄也。从竹立声。力入切

《汉语大词典》

解析

笠[lìㄌㄧˋ]

[《广韵》力入切,入缉,来。]

  1. 笠帽,用竹篾、箬叶或棕皮等编成,可以御暑,亦可御雨。《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毛传:“笠所以御暑。”《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毛传:“笠所以御雨。”《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葢之貌。’谢荅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红楼梦》第四五回:“宝玉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着灯儿,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2. 2.方言。关家禽的笼子。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九:“及其既入笠,从而招之,则永世不能以自拔。”如:鸡笠;鸭笠。

词组

【笠子】箬笠。唐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周亮工《南溪陈克兴以所著诗文见示赋此奉赠》:“青霞笠子白云裳,败砚残书意莫当。”

【笠冠簑袂】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渔家装束。《憩园词话》卷三引清汤雨生《明月生南浦》词序:“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笠蓑】斗笠与蓑衣。借指劳动人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纨絝之子,以赭衣视笠蓑。”

【笠泽】1.即松江。《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唐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其江之源,连接太湖。”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其嗣主夫差日讲武于长洲,彼勇将伍员时耀兵于笠泽。”参见“松江 ”。

2.指太湖。清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笠泽买吴舠,画舫青帘过驿桥。”清赵翼《读史》诗之一:“ 范蠡既霸越,一舸笠泽中,手挟西施四大美人之一去,同泛烟蒙蒙。”

【笠泽老翁】见“笠泽翁”。

【笠泽翁】亦称“笠泽老翁”。

宋代诗人陆游的别号。宋陆游《江头十日雨》诗:“可怜笠泽翁,百忧集双鬓。”宋陆游《雨後极凉料简箧中旧书有感》诗:“笠泽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

【笠毂】1.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左传·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宁;又射,汏輈,以贯笠毂。”杜预注:“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毂。此言箭过车辕及王之盖。”

2.借指兵车。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唐陆龟蒙《晚渡》诗:“各样莲船逗村去,笠檐蓑袂有残声。”

参考资料

1.笠·新东方在线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笠(汉语汉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