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藤(萝藦科须药藤属植物)

生藤萝藦科须药藤属植物

生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Benth.)H. Baill.的茎藤。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行气通络之功效。用于感冒,咳嗽,脘腹胀痛,风寒湿痹。

中文名

生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捩花目

萝藦科

须药藤属

须药藤

分布区域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时间

夏秋季

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粉

别名

冷水发汗、水逼药、羊角藤、大花藤、香根藤。

入药部位

茎藤。

性味

味甘、辛,性温。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祛风散寒,行气通络。

主治

用于感冒,咳嗽,脘腹胀痛,风寒湿痹。

相关配伍

治感冒:生藤9-15g,水煎服。或生藤9g,鸭脚木(鹅掌柴)、石椒草各3g。每日1剂,3次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粉。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须药藤又名:够哈哄(云南)。缠绕木质藤本,具乳汁;茎浅棕色,具有突起的皮孔,嫩枝有短柔毛,茎与根有香气。叶近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2.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鲜时绿色,干后淡棕红色;侧脉每边约7条;叶柄长5毫米。花小,黄绿色,4-5朵排列成具短梗的腋生聚伞花序。

花序梗长5毫米;花梗长2毫米;花萼裂片宽卵形,钝头,无毛,花萼内面具有5个腺体;花冠近钟状,花冠筒短,裂片卵圆形,向右覆盖;副花冠裂片卵形,与花丝同时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长卵形,顶端具长毛,伸出花喉之外;花粉器匙形,具长的载粉器柄;子房具2个离生心皮,无毛,柱头盘状五角形,顶部微凸起,2裂。蓇葖叉生成直线,长5-9厘米,直径2厘米,熟时开裂,外果皮无毛;种子顶端具长白色绢质种毛。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杂木林中或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1]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治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疼痛。“

参考资料

1.须药藤·中国植物志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生藤(萝藦科须药藤属植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