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厥是一个汉字,读作jué,本意是指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引申义是尽全力、憋气发力、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该文字在《说文》和《山海经·海外北经》等文献均有记载。

中文名

拼音

jué

部首

五笔

DUBW

仓颉

MTUO

郑码

GGZR

笔顺

一ノ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意 思

气闭,昏倒

组 词

昏厥;痰厥

出 处

《释名·释疾病》

示 例

厥,发石也。——《说文》

古籍释义

张志聪《素问集注》:“厥,逆也。气逆则乱,故发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为厥,与中风不同。有寒热者,有阴有阳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厥,犹逆也。经脉之血,皮毛之气,不相顺接而厥逆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伤寒论》六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应知厥者,阴阳气血之二气不相顺接之名,其不相顺接之际,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仲景于厥阴篇中偏以寒厥为之说,故曰‘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是专论寒厥之一端耳。

非与《素问·厥论》其说不同也。但三阴厥逆为阴厥证,三阳烦热,‘郁郁微烦’、‘蒸蒸发热’,手足温之类,并为阳厥证也。案:厥,本为气逆之名,故凡气逆诸证,皆得名厥。后文所云三阴三阳之厥是也。

详细字义

◎ 厥 jué 

〈名〉

(形声。从厂( hǎn,山崖),欮( jué  )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stone]

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

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词性变化

◎ 厥 jué 

〈动〉

(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be faint;fall into a coma]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2)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3)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defeat]。如:厥弛(摇动的样子)

(4) 磕头;触碰 [kowtow]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头)

(6) 短,缺 [be short of]

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史记》

◎ 厥 jué 

〈代〉

(1) 其;他的;她的 [his;her]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将尽厥职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厥父;厥疾不疗;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样的)

(3)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its;their]

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

(4) 又如:厥后

◎ 厥 jué 

<连>

因而,因此,于是 [therefore]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2]

相关词语

暴厥

尸厥[1]

突厥

贻厥

末厥

瞀厥

劣厥

厥弛

哕厥

蛔厥

寒厥

愤厥

痰厥

痿厥

痫厥

诒厥

晕厥

播厥

厥尾

厥症

厥昭

厥貉

惊厥

煎厥

昏厥

肝厥

发厥

杜厥

刁厥

热厥

气厥

木厥

冷厥

厥证

厥逆

厥角

厥冷

厥阴

突厥文

东突厥

若崩厥角

贻厥孙谋

大放厥辞

厥角稽首

克尽厥职

刁天厥地

大肆厥辞

大放厥词

方言集汇

◎ 赣语:jüɛ1 通“佢jiɛ1”

◎ 客家话:[海陆腔] kiet7 [梅县腔] kiet7 [东莞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7 [宝安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台湾四县腔] kiet7

◎ 粤语:kyut3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参考资料

1.厥·在线新华字典

2.厥·汉典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厥(汉语汉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