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斌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永斌,1954年8月22日出生,男,汉族,福建省金门县人,结构力学与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永斌于1976年从台湾大学土木系毕业,1980年获得台湾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台湾大学土木系工作至2014年退休;1999年至2005年担任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2007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至2013年担任云林科技大学校长;2014年全职加盟重庆大学。
杨永斌长期从事结构力学与动力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结构非线性理论、桥梁动力理论、和列车波动传播分析法。
中文名
杨永斌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4年8月22日
毕业院校
美国康乃尔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7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
男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永斌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结构非线性与稳定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启车桥互制动力理论研究,以及列车引致之土壤波动传播。
杨永斌的专长研究领域包括桥梁、结构非线性力学、车辆/桥梁互制动力理论、结构稳定性、高速铁路和列车波动传播分析法。曾开发多个软件,特别是桥梁静力和高铁振动分析的软件,并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对台北市圆山桥、西藏大桥进行静力、动力监测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4月,杨永斌出版英文专著4部,在中国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中国国内外会议论文270余篇。2016年成为全球150位土木工程高被引学者。
学术交流
杨永斌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担任访问、客座或讲座教授。
人才培养
教学讲座
2018年9月30日,杨永斌作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应邀来到虎溪校区DZ126报告厅为土木工程学院2018级全体新生作《回首来时路:谈谈人生的规划》的主题讲座,他认为,对于英语和数学的热爱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指出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学英文是学它的抑扬顿挫,而不是零碎的单词,建议同学们多多朗读,从而产生对英语的语感,他还通过分别介绍在台湾、美国学习的经历,阐述了前期的学习要为研究铺路的理念,强调要重视翻转课堂。他通过讲述他撰写博士论文的经历,向同学们传递了在求学时应该独立思考的理念,强调了在大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寄语师生
2019年4月26日,杨永斌参加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292讲,做了题为《半为学子、半为人师》的报告,并寄语师生:一是敢于质疑、敢于创造,科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是重视师生关系,“心怀感恩,自主努力,共同进步”;三是多读书、多运动;四是用创造性思维解决自身困难,五是凡事认真。
荣誉表彰
先后获得奖项Munro Prize论文奖、台湾力学学会会士(Fellow)、国际空间结构学会坪井奖(Tsuboi Award奖)、
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奈尔大学土木学院150年杰出校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士(ASCE Fellow)、
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士(IACM Fellow)、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五次、特约研究员两次、教育部教学特优奖、杰出人才基金会讲座、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
社会任职
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国家科学委员会土木水利工程学门召集人
2003年01月至2009年01月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秘书长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台湾)理事长
2007年01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台湾)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7年03月21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教授
2019年5月8日沈阳建筑大学荣誉教授
还担任了厦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理事长、土木水利工程学会理事长、力学学会理事长、结构工程学会理事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主编、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副主席、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副主席。
人物评价
杨永斌身上的优点之一是认真、勤奋。他在结构非线性理论、桥梁动力理论、列车波动传播分析法等领域有重要影响力,并被评为“全球150位土木工程高被引学者”。(《重庆日报》评)
杨永斌质朴而低调,有着“土木人”踏实的本色。(台海网评)
参考资料
1.杨永斌·中国工程院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杨永斌(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