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以下展示关于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养老”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燕、飨、食等礼仪都是借祭祀鬼神之日,以宴会的形式编排长幼序列,演示敬老之礼。这里的“养老”还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养老行为。周代养老的仪式除了设置公宴外,还给
2、国老颁发上顶端镶有木雕鸠鸟形状的黑色木制拐杖鸠杖(同王杖、玉杖)。鸠鸟食道宽,吞咽顺利,意在祝福老年人吃好吃饱;鸠杖象征着一种权利和荣誉,持杖老人凭杖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养老优抚政策,除给予老人一些荣誉之外,还向社会颁布养老的法令,明确养老范围,建立了具体的保障监督措施,比如汉代就明确规定“子孙为国而死的父祖”等四类人归社会养老。唐宋时期,敬老和崇文并举,国家建立了“文学馆”等文史研究机构,组织老年学士修史编志,起草皇帝诏书,协助科举考试。唐书中还有国家为高龄老人配备家庭服务人员的记载。北宋出现了最先用财政资金救助“老疾孤穷丐”的机构“福田院”。明代除参照
3、汉代做法外,还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政权建设,并在多地设立了养济院。清代沿用了明朝的养济制度。我国古代养老文化的核心是“孝”,而以“孝”为核心的古代养老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老年的父母,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早已在国人的思维之中根深蒂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或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家庭养老,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这样的家庭
(摘编自莫洁《闲置经济升温折射消费时代变迁》,《光明日报》2021年7月29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二手交易平台加速出现和其平台融资消息不断传出等现象,说明我国闲置经济在持续升温。B.作者提出消费者注重消费体验,秉持简约与共享的消费理念,标志着日本已经进人“第四消费时代”。C.“中古风”流行、帆布包再获青睐、“去0”化服装被热捧等,是消费新动态有返璞归真意味的一些表征。D.尽管“中古店”淘宝、闲置转卖已经成为新的风尚,但是在中国,奢侈品等高端消费依然大有市场。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