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解析)

人教(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解析),以下展示关于人教(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人教(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解析)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凝固瀑布”是由温泉区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热水溢出地面形成的。下图为“凝固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凝固瀑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化学侵蚀B.流水化学沉积C.风力堆积D.冰川侵蚀2.“凝固瀑布”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地表河流发育B.气候高温多雨C.可溶性岩石D.地势落差小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东营、滨州的全部

2、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和黄河三角洲景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冲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B.C.D.4.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多宝沙山(位置见图1,景观见图2)位于都昌县多宝乡,是江南最大的沙山。

3、鄱阳湖畔沙山很多,南北绵延数十千米,面积达三万六千多亩。多宝沙山黄灿灿的“沙滩”与隔河相望的葱绿庐山形成两条独具此处水道特色的色带,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三题。图1图25.多宝沙山所在的位置是()A.流水侵蚀形成的河流凹岸B.流水堆积形成的河流凹岸C.流水侵蚀形成的河流凸岸D.流水堆积形成的河流凸岸6.与多宝沙山的成因相似的是()A.新月形沙丘B.河漫滩C.“V”形谷D.沙滩7.该沙山的沙源直接来自()A.东部海岸海滩B.庐山疏松的土壤C.附近沙洲和河漫滩D.我国西北沙漠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

4、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9.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A.B.C.D.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B.C.D.11.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A.B.C.D.金字塔形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

5、。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某同学发现金字塔形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的基础上,受其他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下图为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形沙丘形成模式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12.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形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A.沙源更丰富B.风力更强C.体积更大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13.模式图中,金字塔形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A.B.C.D.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题。14.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为()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B.C.D.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世界不同地点拍摄的。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各掌握军政一方大权,但必须服从王室政令。B.“群臣之不信”的“信”意为可靠,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的“信”同。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去祭祀,常用以代指国家或朝廷。D.“千余岁不绝”的“绝”意为断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不同。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人教(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第4-6章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解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