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以下展示关于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世间万物皆有声音,整个宇宙都在低声吼叫。从宏大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能量在不断流动,这种流动正是一切声音的根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能被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其中有自然发生的声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音乐的声音。雷鸣、风吼、虎啸、猿啼等声音现象,构成了复杂万端的自然声响。自然声响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如“呦呦鹿鸣”“要哽草虫”“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这些诗句都是以自
2、然声响起兴。自然声响和谐而有韵味,唤起了人的诗情,激发了审美感受,入诗后寄托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在这里,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声音之美离不开它天然的和谐节奏、而这正与人展现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音乐的声音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以人声和乐器声作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无确切含义。但音乐的声音却能表现人的感情,并激发人的感情,在表达情感的功能上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优越性的。声音有情绪意义。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由于心对物
3、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产生了带有不同情绪意义的乐音。声音有色彩感。朱光潜先生在近代实验美学中介绍,美国学者请一班学图画的学生听两曲乐调不同的乐曲,并要他们随时把音乐所引起的意象画在纸上,结果发现,各人所画的图画情景虽有差异,而情调和空气却十分相近:乐调喜悦时各图画的情调都很生动,乐调凄惨时各图画的空气都很黯淡。人们常说的“着色的听觉”,从上述事例中大体可见。在实验人对声音的色彩感觉时,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听高音产生白色感觉,中音产生灰色感觉,低音产生黑色感觉。声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个阴雨寒冷的秋夜,一个人在屋内,瑟瑟的西风吹动着窗前的梧桐树叶作响,过了一会儿,风声渐渐停了,但雨声响起来了,雨滴梧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荀子认为吸引人才前来归附的根本举措是君主要修明道德,这与“耀蝉”时要“明其火”的道理是一样的。B.材料二中,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虽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但并不妨害君主的霸业。C.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假如范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它就不会灭亡了。D.材料三中,唐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事情,这些事都合太宗心意。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