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综合测试卷(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综合测试卷(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1一战结束后由英法主导成立了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时实行“全体一致 原则;二战后则由美、苏、英、中主导成立了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这一变化()A主要服务于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操纵B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再无建树C实质上是大国共同分割世界的行为D使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可能2下面历史场景中记录着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参加旧金山会议的是()ABCD3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台湾的宣传指示,指出“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2、,从历史上看,它是中国的”。1950年1月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一项声明中再次表示“当台湾被作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曾对此提出过法律上的疑难”。美国对中国台湾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是基于()A中美关系的发展B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C日本的战败投降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创作于1934年的漫画:左边的希特勒托起的皇冠上镌刻着“总统”“总理”和“陆军司令”的字样,右侧的俾斯麦见状感慨道:“我曾经认为德国最大危险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不确定,是否有更大的危险。”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第 1 页 共 20 页A表明德国法西斯奉行君主专制原则B旨在说明法西斯专制缺乏群众基础C说明德国国
3、内意识形态的斗争尖锐D作者对德国纳粹势力崛起表示担忧51939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拒绝与苏联合作的态度,与其主动接触。丘吉尔尖锐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东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在一次民意测验中,英国有92%的被测验者表示赞成与苏联结盟。这一改变()A化解了意识形态的长期对立B是英国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C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D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力量对比6漫画可以拓宽学*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图片为二战时期的漫画,漫画盘子上的馅饼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左边戴礼帽的是英法领导人。此漫画意在()A讽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揭露法西斯国家罪行
4、,讽刺国际联盟形同虚设C谴责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德立场D指明凡尔赛和约的虚伪性71943年,美国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厂中女工已占雇员的一半,往日的化妆品售货员、美容师、女招待、香水瓶设计师或家庭妇女们,经过短期训练便操作起车床、刨床,或开起大吊车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C大众教育的迅速普及D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8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有助于
5、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9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选择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A直接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B表明美国对中英的不信任C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D反映出美日利益的一致性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和平解决争端问题;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上述演变说明()A国际关系的不断民主化B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演变C国际新秩序的不断确立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11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财开支的比例,该表说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121935年5月,在法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共产党、激进党和其他左翼组织举行会议,建立了法国人民阵线。其誓词中写道:“我们宣誓:团结一致,保卫民主制度、解除骚乱集团的武装并解散他们,使我们的自由原则不受法西斯主义的侵害。”在1936年大选
4.关于下图的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P-P-PUGAcCTG甲乙丙丁A.甲图圆圈与丙图所代表的物质相同B.甲图代表的分子可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生成C.将乙图和丁图所代表的物质彻底水解,共能得到7种小分子物质D.乙图中的碱基可参与构成7种核苷酸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综合测试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