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何探求“隔”与“不隔”的真义,我的观点,应从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中得来,不能仅凭寻章摘句的理解。人间词话是表“境界”的著作。何为“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第16则中写道:“夫境界皆须臾之物(即指美的形式-编者注)。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理解了“境界”的内涵,也就好理解什么是“隔”与“不隔”了。所谓“隔”,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
2、滞与不自然),“不隔”,就是共鸣产生得自然与流畅再申而言之,诗人所描摹的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能在读者接触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刹那,即能找到契合、引起共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低诉在耳,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的唏嘘,所以“不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情景在眼,使人自然地萌发对草原空阔、恬静、自在的心动,所以也“不隔”。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给人的却无非是“暮雨下的瘦小山峰”的意象(至于数峰如何清苦,为何清苦,人们也许弄也弄不清),唤不起什么共鸣来,至多是产生“作者用语尚奇”的感受。至于“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与“池塘生春
3、草”相比,虽对仗工整,但人们再怎么梳理,其意象也是模糊的,是难以激动人心产生共鸣的。也许有人要问,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隔”在哪儿了?我的理解是,该句“隔”在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向语言符号转化时的脱轨,导致给人的感受与诗人所要表达的不一致。姜夔写扬州慢的本意,他自称是表一种“黍离之悲”的情感。但“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七个字,恰恰更多的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优美。即使部分读者悟性高,也至多从“波心荡,冷月无声”中悟出一种死寂的冷清,却无法有忍不住失声痛哭的“黍离之悲”,所以,该句多少还是有点“隔”的。“隔”与“不隔”能影响到人的审美,但却不是审美标准。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不可观察到()A.细胞内有一个细长带状叶绿体B.叶绿体在细胞内分布并不均匀C.叶绿体的存在使叶片呈现绿色D.叶绿体可随细胞质流动而运动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