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历史
你百度一下这篇文章,[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作者】赵世瑜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家族的历史背景,及洪洞的有关详细历史介绍。文中提到如:张氏,赵氏等很多家族族谱来源,但安氏的没有提及到。
下边这篇在凤凰网上的安姓由来,写的很清楚,两篇文章你结合起来看看,或者对你有所帮助。
安姓由来老安的博客发表于 2009-12-29 14:25:42
我们都是安氏族人安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来源,多种史籍、各地家谱记载不一,说法种种:一说安姓,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说“太祖禹,乃太昊黄帝轩辕之玄孙。赐子启姓安。”(见《五侯昌后图书》);三说贵州水西夷族,[明]英宗赐姓安。(见《贵州省大定县志》);四说“后魏安迟氏,北代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五说“招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以国名为自己姓氏”(见《百家姓探源》);六说安期琅牙(山东胶南诸城一陆携带)人,有安期氏。(见《英贤传》);七说“汉悼惠王子志封为安都侯,其后裔为安都氏。”(《中国人名大辞 典》附录,姓氏考略);八说晋厉公大夫安是叔施,其安是氏原之始耶?(见《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姓氏英贤传》);九说以邑得姓,“战国时楚王嬖臣缠封于安陵(河北吴桥县西北),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氏焉”(见《战国策》);十说“战国时齐将田单破燕复齐,受封于安平(山东临淄县东)称安平君,因氏焉。”(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周赮王三六年“燕人攻安平”注);十一说以谥号为姓氏,源于侯姓,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后子孙以安为氏。(见《姓氏寻源》);十二说为清代満族安德氏所改。(见刘庆华《満族姓氏录》); 十三说,明赐元人孟格改安汝格,达色改安汝坚,牟尼沙克改安思谦,其后代姓安;十四说藏族有“安温”氏。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说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说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说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十早磨伏八种。
尽管安生由来说法纷纭,何为切当?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变化,械横观中华各民族兴衰融合史实,安姓由来统分两大支:一是属中原安姓;二是少数民族安姓。现分述如下:
一、中原安姓分两支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游亏意次子安,(约在公元前2515年左右)居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各二年(148)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末年(189)来洛阳;后有安吐根的曾祖入魏,家居酒泉(甘肃酒泉),又有安法贤、安法钦、安慧则,俗巫安开在东晋时定居;安朏汗在贞观元年(627)率部五干入朝,诏置维州(四川理县)刺史。这证实原籍为安息国人,已复入中原定居。其宗属中原一支安姓。
2、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在西南的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地区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县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皆属中原一支安姓。
安姓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世俗变迁,改朝换代,年年战争,服役屯兵屯田,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大量内迁外人移民,渗混融化,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一迁再迁,寻求其生息繁衍。如夏时武观与太康争位失败而北遁。夏杰失国而南逃巢湖,后裔国方逃散,有的成为越南先民。秦皇无道,安子璋归隐。王莽篡汉位,安龙、安姣回朝明铠骂殿而逃奔西北。西晋安屈随先世避乱逃至辽东。河北赞皇进士史部勋司主事安佑祖先是从山西迁居。历代安姓人因天灾人祸避乱求生,从山西、山东、逐迁河北,复迁至东北地区和朝鲜者不少。《中华姓氏大辞典》载:明清时去赠寻(罗)甸军民府土知,安龙州土知州有安姓,经查证属中原安姓,是南宋安崇诚奉旨入黔平叛,定居黔南的四子安赞授任水西都督罗甸,在定府昭武将军,后裔有安定海承袭土司职。现居甘肃、秦安、天水、甘谷、景秦、武威;陕西宝鸡、延安、子州、绥远;河南登丰;山东秦安、东阿、昌邑等县(市)安姓人,一致认定祖先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建设中,安姓人离本土,迁新地工作者甚多。可以说历代安姓,无论何因离乡背井,到达新地生息,都与当地民族和睦共处,学会语言,接受民族风俗*惯,丰互通婚繁衍后代,久而久之,逐渐融合或同化。正因为此,安姓人散居全国各地。生息在汉、鲜卑、回、藏、壮、満、傣、蒙古、僳僳、布论、裕固、饧伯、达翰尔、土家等多个民族之中,皆有安姓人,他们虽然各改其民族成份,但宗根仍在中原世系。
以上两支,皆属中原安姓,同一宗根。
二、少数民族安姓
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其来源复杂,有单姓与复姓之别:
1、水西安姓,盖为(明)英宗赐姓。水西少数民族(旧谓水西蛮)宣慰使,有曰祼至者其妻奢氏无子,以娣之子昭穆为已子,更名龙富。祼至卒,龙富幼,族众欲择各月中之长者袭宣慰使职,奢氏不允难遂,入朝面呈,(明)英宗钦准龙富袭职,龙富入见。英宗问其姓,答曰:“无姓”,又曰:“原籍何地?”,答曰:“安西”,因赐姓安。
贵州水西安氏,原籍昆明,繁衍水西。得姓前无固定姓氏,世代以父名为姓,已名在后。、、、、、、
2、异姓改安姓:(1)[后魏]时中国西北有鲜卑族复姓安迟,入中原后一分为二,成为安姓和迟姓两支(见窦学田主编《百家姓探秘》第161-162页);(2)[唐]节度使安禄山原姓康名轧荤山,随母嫁到安延偃家,改姓安名禄山,后子孙为安姓。(见《唐书》);(3)[明]赐元人孟格为安汝敬、达色为安汝坚、牟尼沙克宣为安恩谦。(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4)[清]満州镶兰旗人觉尔氏察氏改安费扬古(是单姓还是复姓待考证)、镶黄旗人多拉尔氏改安禄、镶正红旗姓红喇氏改安达立、镶正黄旗人姓瓜尔改安珠瑚,居黑龙江地方的満八旗姓氏改安佳,取原姓的第一个音节而得安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饧伯族》)等。
3、其他少数民族姓氏由来,可见本书附件“安氏宗源、人名、地名、军副在史籍上记载辨析”。
谢谢,望采纳。
安姓中都有什么名人或帝王?
介绍三位安姓解放军将军,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安兆庆,黑龙江兰西人,锡伯族,武警上将警衔。1957年5月生。历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广州军区空军政委、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政委、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委。2019年0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2019年7月,晋升武警上将警衔。
安卫平,1959年11月出生于山东淄博,辽宁沈阳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76年12月入伍,2001年被国防大学授予军事学硕士学位。历任第16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海军南海舰队代副参谋长、北部战区副参谋长等职。
安学,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副部长、南部战区陆军部副司令员。2018年2月——任南部战区陆军部副司令员。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担任某装备方队领队,瞎唯2013年晋升少将军衔。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安姓中的名人,书写几位,共同欣赏!
——安子文——
安子文(1909—1980),陕西子洲县人,原名安志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47年,在西柏坡担任中共中卜神衫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列席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长,主管党中央和政务院干部管理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79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
——安志敏——
安志敏(1916—1967),原名安天江、曾用名张天江,四川人,开国少将。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对外联络处处长、情报部局长,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兼军委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处长,装备计划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安志敏——
安志敏(1924—2005),山东烟台人,著名考古学家。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北京大学史学研究生,中国 社会 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杂志主编,中国史学会理事,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85年,被授予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
——安业民——
安业民(1938—1958),满族,辽宁开原县人。
195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岸炮兵连当瞄准手。1958年8月23日,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战斗中,为保护火炮,全身严重烧伤,仍坚持战斗,直至炮战结束,抢救无效而牺牲,年仅20岁。被追记一等功,并授予“共产主义战士”称号。
安姓不是什么大姓,名人不是太多。
最有的名的人只要上过学的都知道,灵活的胖子-安禄山,安禄山不多介绍了,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衰落的关键人物。
另外还有一个太监有名-安德海,著名的清末三大太监之一,慈禧太后手下红人,大太监李莲英师兄,为人不实,油嘴滑舌,处事高调,25岁被正义的地方大员以太监不得离京的名义处死。
上面两个都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倒也有一个,但并不人人皆知,清代著名画家-安清。
要讲帝王,标准的没有,硬往上靠,东汉初年有个著名的僧人叫安清,字世高,是安息国的太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附近,是个外国人,因为崇尚佛教,在型腔即将继位当皇帝时,主动让位于其叔,独自来到中原修行,在佛教上成就较高,但不是中国人,有兴趣可以自己搜搜,不要搜安清,因为和上面说的清代画家重名,搜安世高。
帝王没有,名人不少。
安姓,自古代以来几乎没有源自汉族的, 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安姓就是从安息国皇太子安世高开始的。据考证,唐朝反叛的节度使安绿山,本姓康,冒充安姓。
现在,安姓名人主要有:
一,安子介。政协第八,第九届全国副**,香港著名工业家。
二,安平生。原云南省委书记。
三,安兆庆。武警部队政治委员。武警上将警衔。
四,安以轩。影视女明星。
著名人物
安姓来自安息一带的胡人,他们属于今伊朗阿富汗一带!现在北方还有许多安姓后人,这支姓没有帝王,只是草莽而已。
历史 上有名的也就是安禄山 安庆绪父子了 还有一个安德海
比较众所周知的可能就是安禄山,安思顺两个人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中的祸首安禄山。
当属杨贵妃的胖儿子了
上流社会的“六大世家”分别是什么?
现在并没有“六大世家”。
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六大世家”分别是:会稽顾家,汝南周家,中山张家,吴兴沈家,陇西李家,东海陈家。
但六大世家辉煌只是历史,而不是现实,现实只是文化名人出的较多而已,因此只是古代时一个称号而已。
“六大世家”的介绍:
出自越王勾践的后裔。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春秋末年,越国常与吴国交战,公元前494年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后终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并向北扩展,成为霸主。战国时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经秦至汉,传至勾践的7世孙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族首领,因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俗号东瓯王。后来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氏,称顾氏。史称顾姓正宗。
汝南安城周姓,自汉一脉相承,历时千载,代代人才辈出,此现象几乎能称帆扰奇迹。可惜自宋朝以来,汝南安城周氏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
吴兴沈氏累世官宦,发展成为名门巨族。自东汉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南朝文学家沈约,宋朝科学家沈括,清朝文学家沈德潜,以及现代文学家沈雁冰(即茅盾)都出自吴兴沈氏。吴兴沈氏以“吴兴”为其堂号。
陇西李氏文化族轿明兴起于周秦,显于大汉,而盛于大唐。是与敦煌文化兆告、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李氏故里”、“李氏文化”商标的注册和这一文化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陇西李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以逐渐转变为一项文化产业。“陇西堂”是天下李姓的宗族祠堂,也是陇西李氏文化的标志。李氏文化本身即为一种姓氏文化,而姓氏文化最深层的涵义就是宗族传承和族群凝聚。陇西李氏文化代表的不仅是某一地区的文化,更是天下李姓人寻根祭祖之根本和精神需求之依托。
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