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9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9,以下展示关于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9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9

1、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

3、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

4、、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这种

5、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C唐代入乐作品一般是先有辞,然后才根

6、据意境产生曲,曲对诗意的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D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对比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B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C第二三两段采用递进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B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促进了“音象”和“诗象”的结合,共同构筑意象,生成意蕴。C不入乐诗

2.读下面语句,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体验古诗文中的友谊。诵读《〈论语》十二章》中的“章》中的“,”,孔子见到朋友来访的欣喜让我们会心一笑;吟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李白以月寄情的思念让我们无比感动;低吟《江南逢李龟年》中的“》中的“,”,杜甫的故友重逢之喜与家国之思让我们感同身受。(2)体会古诗文中的志向。曹操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抒发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陆游以“僵卧孤村不自哀,”抒写深沉悲壮的爱国之心;谭嗣同则以“,山入潼关不解平”彰显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9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