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铢半两和五铢半两的区别

半两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分类: 教育/科学 科学技术

解析:

半两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货币,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颁布统一货币的诏令,废除战国时各国杂乱无章的货币如刀币、布币、铲形币、郢爰、蚁鼻钱乃至贝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后,直到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废除半两改行五铢钱为止,半两钱在我国流通了92年。

但是,在这92年中,同样名称的“半两”钱,虽然圆形方孔的形状不变,其大小、重量却历经变化,总的说来是变得越来越小、越轻、越薄,直到最后被五铢钱所取代为止:

1、秦“半两”: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12铢(1两=24铢)。“半两”二字为小篆体。

2、八铢“半两”: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铸,重8铢。

3、四铢“半两”:文帝五年(缓厅公元前175年)开始铸造,直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行五铢钱为止,算是这段时间的法定钱币。

但实际上西汉初年允许地方郡、王侯国乃至民间铸钱,所以除了上述算是正式的“汉半两”,还有各种各样的“半两钱”:派唯

4、三铢“半两”: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铸三铢“半两”,流通四年后于公元前136年废除。

5、“榆荚钱”(榆荚“半两”或“荚钱”):民间铸造的重不到三铢甚至不到一铢的,因为薄如榆荚,俗称“榆荚钱”或“荚钱”。

为了结束中央、郡国、民间都可铸钱所造成钱币极其混乱的局面,,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以中央 *** 所铸尘哪培造的“五铢钱”(重5铢)为法定钱币,严禁各郡、国和民间仿铸,旧时的货币一律作废。这可以说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再一次统一货币,对于形成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东汉结束甚至三国时期(除了王莽统治时期外),这种“五铢钱”的形制、重量都很稳定。三国以后的两晋南北朝和隋朝仍然继续铸造五铢钱,但重量形制已经大小不一。到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才废止。

半两铜钱问题

汉代货币以铜为本位币,西汉早期主要流通币是汉半两,有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还有少量的三铢钱。汉武帝始铸五铢答谨卜钱币以后,五铢钱是西汉,东汉的主要流通币,其点是穿大,外径25毫米左右,币面篆书五铢二字,币面外廓高于钱文,能保持钱文不易磨损,三铢钱也类似,晌念还有少量有廓汉四铢半两钱,五铢钱流通时间长(七百多年)版别繁多,是钱币学家常年争论研清穗究的课题。王莽新政的货币要算汉代钱币那就太多了,他托古改制,是我国古代货币多变时期,型制繁多,最有名的是六泉十布。

汉朝的货币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

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姿斗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铢钱: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绝册派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皮币:武帝并贺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

白 *** :亦称白金三品”。西汉的银锡合 ***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当时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獒如龟,故用为白 *** 花纹。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扩展资料:

汉初铸造的铜币比较轻,重三株,后来越来越轻。文帝时期,三铢钱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钱,重四分之一两,可是币值标的却是半两。汉朝的货币危机其实源自于朝廷放任民间私自铸钱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货币流通,好改善财政收入。

可是这项政策的弊端远远超过利处,钱本来用铜铸造,但铸币者掺杂了价值低的铅和铁之类的金属,货币渐渐的贬值,民间的经济逐渐紊乱。许多人趁此机会铸造货币发财,如文帝的宠臣邓通依靠铸铜币家产超过王侯。

另外诸侯们都开挖矿山铸造铜币,吴王刘濞凭借铜矿铸币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发动“七王之乱”的底气。汉武帝由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也逐渐用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建元年间开始,武帝开始对货币动手,期间把四株钱改成三铢钱,后来又改回来。来回一改相当于没变,问题自然没解决。元狩四年,一次规模较大的货币改革出现。汉朝发行了白鹿币和白金货币。下令严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违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铸币技术上也有了改进,有效防止私铸造货币的发生。此后经历一些探索之后武帝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下令严禁各个诸侯国私自铸造货币,把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 *** 所有,此项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铢钱

半两钱,通宝钱、五铢钱的联系与区别?

半两钱,秦代货币。铜铸,圆形方孔,钱经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个别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五铢钱是一种中国古铜币,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字,故名。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册穗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之后,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铢两钱币(如秦半两钱、汉三铢钱,五铢钱等),通行后世,流传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开元通宝的发行。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造,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而结束了肆姿旅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开元通宝并不是年号钱,“开元”,指开创新的纪元,更有大唐开国建国之意,“通宝”则指在统一之国度内的通用宝货。币面“开元通宝”四字,出自初唐大书法家欧阳洵的手笔,可上下右左序读作“开元通宝”,也可自上及右回环读作“开通元宝”。

唐开元通宝的铸行,结束了中国自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开创了以“文”为单位的宝文铜铸币体系之先河裂凳。从此,中国衡法一改唐以前以铢为单位计算(二十四铢为一两)的二十四进位法,开始实行以两、钱、分、厘计算的十进位法(一钱为3.73克),即一枚开元通宝的重量为一钱,十钱等于一两。开元通宝作为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这种创新的钱币形制,实践证明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具有长久生命力,成为唐代以后一千多年中国铜铸货币的固定模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各朝代均延用其制,直到民国初期的“民国通宝”这枚关门币终止。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四铢半两和五铢半两的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