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云江苏武进人
冯仲云,江苏武进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曾当选为“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文名
冯仲云
别名
冯群
国籍
中国
籍贯
江苏武进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职业
政治人物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08年
去世年月
1968年3月17日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冯仲云(1908-1968)又名冯群。江苏武进人。1923年春考入杭州蕙兰中学,1925年参加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1926年9月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坚持秘密的地下斗争。1928年3月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1930年2月调任中共北平市委干事,主办文艺刊物《展望》。4月下旬被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严守机密,9月底越狱逃出。10月赴哈尔滨任商船学校数学教授,并到省立第一中学兼课。1931年5月任中共哈尔滨江北区委宣传部部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2]
冯仲云
1932年任中共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满洲省委驻松花江下游代表,领导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成立了汤原抗日游击队。1933年夏任中共满洲省委南满巡视员,前往海龙、磐石等地传达党中央“一·二六”指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7月回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以自己的家作为省委秘书处办公和省委会议场所。1934年被派到绥芬河布置国际交通站并巡视牡丹江等地党的工作。1935年1月同赵尚志领导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政治部主任(未设政委),深入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反日统战工作,教育争取祁明山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月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建立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
冯仲云传
1936年2月部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仍任政治部主任。9月成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被选为书记,领导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的组织,加强党对抗联第三、第六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领导。1937年6月末改任省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秋抗联主力西征后,率留守部队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坚持斗争。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任政治委员。1940年9月率第三、第九支队袭占克山县城获胜。1942年7月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委员,率主力转入苏联境内整训,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情报科科长兼政治教员。1945年8月率部分抗联干部随苏联红军到沈阳,任中共沈阳地区委员会书记兼沈阳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协助八路军进驻沈阳。1946年4月任松江省政府**,参与领导土地改革、发展工农业生产,支援东北解放战争。
1949年5月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北京图书馆馆长,国务院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8年3月17日不幸病逝。1977年11月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人物事迹
冯仲云悼念仪式
冯仲云(1908-1968),武进横林镇余巷人。1926年秋考入清华大学,期间研读马列著作,接触共产党人。翌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腥风血雨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30年2月调北京市委工作。10月,到哈尔滨从事秘密活动。1931年5月,任中共江北区宣传部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全满反日总会党组书记兼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负责人,积极进行反日活动。翌年去汤源,和汤源中心县委的负责人一起,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汤源游击队,奠定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的基础。
1934年春,到绥芬河安城,布置国际交通站;到牡丹江、安达、朱江等地巡视,以省委代表身份,加强对哈尔滨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1935年1月,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兼朱江县委宣传部长,实际负责县委全面工作。抗联第三军主力转移,开辟新的根据地,他率领第三军、青年义勇军各一部,坚持在珠河、苇河一带进行了艰苦的斗争。7月回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机关报《东北民众报》、党的理论刊物《满洲红旗》的编辑出版工作。
1936年9月,成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被选为临时省委书记,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都取得了成绩。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展,他经常穿越敌人封锁线,到抗联三、六军各师、团视察,还率领部队活动在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进行艰苦顽强的斗争。1939年5月,以抗联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张寿缀任总指挥,他任政委,纵横驰骋于黑嫩平原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满洲兵力增至百万,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毁灭性的扫荡”。第二年7月,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合并,统一组成中共东北委员会,为委员。后来,抗联被迫转移到中苏边境整训,把基干部队合并为“苏联红军国际独立旅”,任政治教员。
革命老人参加冯仲云追悼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沈阳、哈尔滨等地工作。1946年4月,任松花江省人民政府**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3年6月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54年9月,任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和中国水利学会负责人。1955年9月,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八一勋章”。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在发展水电事业、造就人材、改进工程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冯仲云曾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于长期为革命奔波,积劳成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受到迫害,于1968年3月17日逝世,终年60岁。
人物年表
冯仲云纪念馆
1908年冯仲云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余巷镇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1923年考入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私立蕙兰中学,同年因反对曹锟贿选受到同学拥护。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走上街头,参加反帝示威游行,控诉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当年曾经发现培养华罗庚的熊庆来教授唯一的学生。
1927年5月,冯仲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
1929年,冯仲云因参加党的集会被驻防北京的阎锡山部逮捕。在狱中受尽磨难,曾经在刑场陪绑;但这些磨难不但没有消沉他的革命斗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之路。
冯仲云夫妇
1931年,冯仲云把远在江南的妻子薛雯接到身边,引导年仅18岁的妻子走上革命的道路,以革命事业为起点的爱情,也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中。
1932年,冯仲云奉党的委派出任全满反日总会党组书记。次年任满洲省委秘书长。同年与爱妻薛雯别离,直到十二年后,夫妻才重获团圆。
1932年10月,冯仲云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去汤原。
1933年11月省委秘书处由马家沟河沟街搬到小戎街2号。
1934年叛徒的出卖使得哈尔滨不能再呆下去。冯仲云去了抗日游击队,薛文则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江苏的老家。
1936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精神,党命令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武装部队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
冯仲云同志墓碑悼念活动
1937年,在北满省委会议上因被指责折中、调和、撤消了他北满省委书记职务,改任省委宣传部长。
1939年,冯仲云以省委宣传部长的身份到下江指导工作。
1942年,在中共东北委员会的指导下,将三个路军合并为东北抗联野营教导旅,冯仲云任旅情报科长兼政治教员。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战胜利。
1945年,回到东北的冯仲云立即通过组织关系寻找妻儿。
1949年,冯仲云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烈士遗孤得到了最妥善的安置和最好的教育。
1952年,冯仲云任北京图书馆长,对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其所保留的新善本(包括老解放区的革命文献、革命领导人手稿名人手稿)至今仍是国图的瑰宝。
1954年至1968年冯仲云在水利电力部任副部长,任内为新中国的水电业解决过许多重大科研课题,培育下大批英才。
1968年被迫害至死。
1977年,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对他的光辉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参考资料
1.冯仲云·烽火HOME
2.冯仲云·岁年网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冯仲云(江苏武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