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古代游牧民族)

月氏古代游牧民族

起源于乌拉尔山、南西伯利亚一带,居于河西走廊、祈连山古代原始印欧人种游牧部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梨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梨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人,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

中文名

月氏

汉语上古音

ŋod skeŋ

汉语中古音

not tsien

日语音读

げつし(getsushi)

朝鲜彦文

대월지(wol ji)

简介

月氏(读作“越知”,yuèzhī)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这时,月支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著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读音问题

月氏的“月”字旧读作“肉”,这是以讹传讹结果,是误读。《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新版的《辞海》已经将“月支”读音纠正为“越”。“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不应当读为“肉”。

中华民国(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中,月氏亦读“ㄩㄝˋ ㄓ”(yùezhī)。但兼收“ㄖㄡˋ ㄓ”(ròuzhī)、“ㄖㄨˋ ㄓ”(rùzhī)两种读音。

起源

塔里木盆地原始印欧人干尸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 中的“禺氏”﹐《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窣利族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

西元1980年起,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发现了21具蒙古利亚人种和8具高加索人种的木乃伊。古代DNA测试表明,这些木乃伊的父系Y染色体是原始欧洲人种的单倍群R1a1和母系单倍群C4,高频出现在阿尔泰山区的图瓦人和Altaians-Kizhi人中。青铜时代塔里木人的C离始祖类型仅一步突变,而他们的类型为现代西伯利亚东南的通古斯人群所共享,更为匹配的类型是中亚人群。韩康信的体质人类学报告也显示,塔里木木乃伊与塔里木盆地以北的南西伯利亚阿凡纳谢沃文化人群最接近。8具大约3千年八百年至1千年八百多年历史的女性木乃伊可能就是月氏。

发展

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种人(即在亚洲的斯基泰人),迫使塞种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朝,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1]

西元前2世纪,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头曼单于约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顿送至月氏为质,结果冒顿盗取月氏善马逃回匈奴。冒顿即位为单于后,约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汉文帝初年),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再次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据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战败后,种类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败了原居于当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王远遁”,留下的塞种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伊犁河流域原久为塞族所居住。

《汉书‧张骞传》:“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塞”字在古代韵书中列为入声,在中古时代以前的汉语中发音为“Sek”,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塞人应当就是西方史籍所记载的“Saka”。月氏人大部西迁后,他们在河西地区的故地被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部落占领。塞族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Sacae(Sakas)。月氏既击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的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并服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他们的地方。

征服大夏

《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第四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余万,故强轻匈奴。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子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大月氏向西南迁徙的道路与塞种大致相同﹐过大宛西﹐越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妫水即今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伊朗语称Wakhsu﹐“妫水”即其译音。又经过约20年﹐大月氏越过阿姆河﹐“西击大夏而臣之”﹐并以大夏的巴克特拉(Bactra﹐即监氏城或蓝氏城﹐今阿富汗Ba1kh北部之Bala-Hisar)为都城﹐使大夏成了属国。至张骞于公元前129~前12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已占有匝拉夫善(Zarafshan﹐唐代称那密水)和妫水一带﹐臣服大夏而王其地,“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地肥饶”﹑“志安乐”﹐俨然已成为中亚一大强国。 

《后汉书.西域传》:“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凡五部翎侯。后百余岁,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 这次迁徙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数塞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所以《汉书》说乌孙国内“有塞种、大月氏种云”。 小月氏后散居今甘肃张掖、青海湟中等地,与当地各民族逐渐融合。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后又为同类乌孙所逐,南下吐火罗斯坦,远涉北天竺国。唐代于阗王族“尉迟氏”,宋代西夏大姓“讹氏”,甘青藏族“洼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后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就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 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取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夫人为国王,他们征服大夏国,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西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击匈奴,未果。1世纪中叶月氏贵霜部落建立王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封其王为亲魏大月氏王。5世纪时被嚈哒所灭。

战争

班超降伏莎车后,月氏以曾助东汉攻车师有功,请求迎娶汉室公主,被班超拒绝。月氏王怀恨在心,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派其副王谢率7万大军进攻班超。班超兵少,众吏士十分恐慌。班超给大家分析:月氏兵虽多,但数万大军翻越葱岭,行程数千里来攻,军粮必定接济不上。他下令坚壁清野,固守城池。谢猛攻班超,不能取胜,派兵四处劫掠,又一无所获,粮食很快将尽,只好派使者向龟兹救援。班超早已料到,派伏兵半路截杀月氏使者,将首级送给谢。谢大惊,不敢再战,急遣使向班超请罪,乞求生还。班超放月氏军回国。从此月氏称臣纳贡。此时北匈奴被东汉打败,被迫西迁。月氏东进无功,也降服东汉,因而使龟兹、姑墨、温宿等国失去了依靠,他们遂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投降班超。至此,西域大国中除焉耆外,均已被班超平服。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

历史记载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 中的“禺氏”﹐《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窣利族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  

迁移

秦及汉初﹐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东西两侧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头曼曾送长子为质于月氏。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公元前177~前176年﹐冒顿举兵攻月氏﹐迫使其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月氏西迁时间另有两说﹕─说为公元前3世纪末﹔一说为前174~前161年匈奴老上单于时。)这一部分西迁的月氏﹐中国史籍中称作大月氏﹐另有一小部分未能西迁﹐即南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在大月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以前﹐这里原久为塞种所居住。《汉书·张骞传》载:“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塞种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 Sacae(Saka)。月氏既击走塞种﹐塞种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方。   

月氏西迁后﹐服属于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种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伊犁河流域。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月氏人﹐便和少数塞种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   

至公元前 1世纪﹐大月氏分为五翕侯(Yabghu)。据《汉书》记载﹐这五个翕侯分别为﹕休密翕侯﹐都和墨城﹔双扉翕侯﹐都双扉城﹔贵霜翕侯﹐都护澡城﹔肸顿翕侯﹐都薄茅城﹔高附(《后汉书》作都密)翕侯﹐都高附城。对于上述各翕侯的治所及其统治地区﹐考之者甚多﹐除高附似无疑为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外﹐其余皆无法确证。公元1世纪中﹐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兼并了其它四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国势惭强。从此西方历史上便称之为贵霜王朝(Kushana)﹐中国文献中一般仍称之为大月氏。因此﹐有的学者称之为贵霜-月氏。然而﹐五翕侯与大月氏族属是否完全相同﹐学术界还有争论。以斯特拉博《地理学》为主的希腊古文献记载﹐灭亡大夏的主要是吐火罗人(Tocharoi)﹔因此西方文献自4世纪始称贵霜治下的大夏故地为吐火罗 (Tocharestan)。与此同时﹐自东晋时起﹐中国亦称该地为兜佉罗﹑吐呼罗﹑货逻等﹐都是吐火罗一词的异译。   

月氏人在河西及迁居伊犁河流域时﹐都以游牧为主﹐自南下大夏后﹐大部分逐渐定居和从事农业﹐并有比较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大月氏王国城市和商业也很繁荣。特别是由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南北两道﹐越过葱岭均进入大月氏境内﹐因此﹐大月氏曾是古代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中转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   

大月氏

贵霜王国金币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击。当时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并把国王的首级割下带返匈奴,把他的头盖骨作杯来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支援力量。而败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迁,来到粟特。在这里,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并在当地立国。立国后,因著贸易中转而变得繁荣。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就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 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取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夫人为国王,他们臣服于大夏国,得到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大月氏王国在 5世纪后半叶亡于哒﹐但其影响却延及后世。6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的“昭武九姓”﹐据说其统治者的祖先来自河西昭武地方 (今甘肃临泽县昭武)﹐自认是月氏人的后代。   

小月氏

小月氏迁居祁连山以南﹐长期与青海羌人(见羌)杂居﹐又称湟中月氏胡。汉代开发河西﹑湟中地区﹐小月氏又向东北迁徙﹐游牧于湟中﹑令居(今甘肃永登)一带。在这里他们有17个部落﹐胜兵9000余人﹔在张掖一带﹐也有几百户﹐被称为义从胡。河西及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诸守将部下﹐多有小月氏士兵。久之﹐小月氏盖已融入羌人之中。 

吐火罗

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原始印欧人的始居地至今未有定论,大致可以认为在东欧、南俄、西亚和中亚这些区域之间。[2]吐火罗人这个叫法是希腊人的他族命名,入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把帕米尔以西的人称作吐火罗(Τόχαροι),因为突厥语里吐火罗人所说的语言叫做twgry,即吐火罗语。根据美国爱达荷大学吐火罗语学者童格喇斯·亚当斯教授(Douglas Adams)的研究,吐火罗人可能自称akni,在吐火罗语里是“边境者(borderer, marcher)”的意思。月氏人征服大夏后,吐火罗又指月氏。“吐火罗国 在安息东北。汉为大月氏国。《西域传》:大月氏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南与?宾接。其初本行国也。随畜迁徙,居敦煌、祁连间。后为冒顿所破。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有五翎侯:一曰休密翎侯,治和墨城;二曰双靡翎侯,治双靡城;三曰贵霜翎侯,治护澡城;四曰?顿翎侯,治薄茅城;五曰高附翎侯,治高附城。五翎侯皆属大月氏。其后为吐火罗国,或曰吐豁罗,或曰睹货罗。元魏谓之吐呼罗,居葱岭乌墅河之南。《魏史》:古大夏国也,本在大宛西南,居妫水之南。大月氏分其地,居妫水北,地肥饶,少寇。后并为吐火罗国。太武时入贡。杜佑曰:一名土壑宜,都葱岭西五百里,在乌墅河南。乌墅河,即妫水也。唐贞观十五年,西突厥击吐火罗,灭之。龙朔二年,于吐火罗国所治遏换城,置月氏都督府云。翎、翕同。”

昭武九姓

月氏人在河西及迁居伊犁河流域时﹐都以游牧为主﹐自南下大夏后﹐大部分逐渐定居和从事农业﹐并有比较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大月氏王国城市和商业也很繁荣。特别是由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南北两道﹐越过葱岭均进入大月氏境内﹐因此﹐大月氏曾是古代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中转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

贵霜帝国衰亡之後,至隋唐时,其故地之北的 康居出现了所谓“昭武九姓”,“昭武”之名来源於河西走廊的昭武城,原为月氏 国都,其人西迁,国都之名亦随之西移。昭武本义即京城。《新唐书·西域下》曰:“康者……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昭武九姓胡擅长经商,也多担任唐朝的军队要职。安禄山原为康国人,后改姓安。哥舒翰则父为突厥,母为九姓胡。史思明亦出自史国。

嚈哒

嚈哒人是与大月氏混血的匈奴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最初居住在鄂尔多斯一带,战国末年主部徒居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西徙至伊犁河流域。后徙居阿姆河以北地区并向阿姆河以南发展。自5世纪后半叶开始为中亚霸主,其一支东进塔里木盆地,为当地的统治族群。自6世纪上半叶开始,沦为前突厥汗国的附庸。塞北嚈哒至晚自6世纪上半叶便开始了突厥化的进程,自8世纪末开始成为回鹘汗国的统治族群。维吾尔、裕固、乌孜别克等诸多现代民族中都融有嚈哒人的成分。

乌孙人

乌孙人当时是定居“敦煌、祁连间”的坐地户,换言之,春秋时期的乌孙国占居着整个河西走廊。月氏人要在此地定居生活下去,就要从乌孙人手中夺取这块牧场以求生存。兵戎相见的结果是月氏人将乌孙王难兜靡暂杀于马下。乌孙王虽有王儿昆莫,但还在襁褓中,并不能领兵迎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乌孙人抱着王儿投奔了北方的匈奴。月氏人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在今天的张掖建立昭武城,成为月氏国的都城。据史,在吐火罗语中的“昭武”二字,其实就是“张掖”的另一个称谓。“昭武”与“张掖”就是吐火罗语中的王郡。

大月氏与贵霜王朝

 过去历史学家一直以为贵霜王朝是由大月氏人所创立。但其后随着更多过去的历史文物被发掘、更多古文献被解读,这个看法被证实是错的。

和乌孙人的关系

乌孙人当时是定居“敦煌、祁连间”的坐地户,换言之,春秋时期的乌孙国占居着整个河西走廊。月氏人要在此地定居生活下去,就要从乌孙人手中夺取这块牧场以求生存。兵戎相见的结果是月氏人将乌孙王难兜靡暂杀于马下。乌孙王虽有王儿昆莫,但还在襁褓中,并不能领兵迎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乌孙人抱着王儿投奔了北方的匈奴。月氏人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在今天的张掖建立昭武城,成为月氏国的都城。据史,在吐火罗语中的“昭武”二字,其实就是“张掖”的另一个称谓。“昭武”与“张掖”就是吐火罗语中的王郡。

交换贸易

月氏人所占地域大,人口众多,畜牧业和农业都发展很快,尤其畜牧业更为突出。生产发展了,有了剩余产品,必然会有互补余缺的要求,一定会发生交换。这种交换可分两种:一种是部族联盟内部的,一种是外部的。无论哪一种,只要是交换,用自己剩余的产品,换来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或者借他人之物,换来自己所需之财物,这都属于商业贸易。

月氏以畜牧为主的经济发展了,氏族成员有较多的产品,氏族酋长有更多的产品,就要求在氏族与氏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交换。月氏人的部落联盟已具有国家的功能,部落联盟的酋长,或者说,初步进人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已拥有更多的剩余产品。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同时也为了满足生活上的奢侈和生产上的需要,更迫切要求产品交换。月氏人的周围有其他氏族或部落联盟,月氏下层民众,也会和他们发生交换。作为外部交换来说,这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是作为月氏整体的最高联盟和外界的交换。这种外部交换是否有?月氏鼎盛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先举同时代匈奴族的交换贸易为例。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墓葬出土物中,有大批的汉族文物,还有希腊人的绣幕;匈奴与统治区内的乌桓、羌、东胡等族都有交换和贸易;月氏与匈奴为邻,无疑也与月氏有交换。比月氏后进的匈奴,物物交换和贸易已较发达,比匈奴先进和强盛的月氏,物物交换的商业贸易更会频繁。只不过在这种交换中,政治上的强弱反映在经济交换贸易上也不平等;强者带有掠夺性,弱者带有被压迫被奴役性。匈奴与东胡的贸易就是显例。

月氏在古代丝路东段的十字路口上,交换和贸易很频繁。它为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过不朽的贡献。

社会组织

古史文献对月氏族记载简略,故难知晓其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紧密结合的具体情形。然据《史记》和《汉书》说大月氏“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当可推知月氏亦存在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的宗法统治。

宗法统治

大夏国人(Asii,Tochari,Gasiani,Sacarauli)原来亦为骑马游牧民族,只是进人Bactria以后才逐转向农耕和定居,“其上层贵族无疑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顽固地保持着旧的*俗,下层牧民‘土著’化的过程只要条件具备也不是不可逆转的。至于张赛所见畏战、善贾市的土多,当然包括若干已定居的Asii,Tochari人,但绝大部分应该是原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的居民,须知张着所传大夏国已是被大月氏征服了的大夏国”。张骞西使时,大月氏虽已征服了大夏国,其王也常巡历妫水南,但其王庭毕竟尚在地水北。

参考资料

1.麟剑《人类源流史》中亚北亚古代民族·信息网

2.吐火罗人·查字典网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月氏(古代游牧民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