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练*,以下展示关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练*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练*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公元前3世纪,自视为亚历山大继承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者广泛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学园。此举()A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B表明了统治者偏好决定文明程度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D说明了古希腊政治传统影响深远212-13世纪,阿拉伯哲学家的著作传入欧洲,对欧洲经院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被西方称为阿维罗伊的伊本鲁世德影响最大,他的著作被规定为巴黎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教科书。这表明中世纪()A阿拉伯文化促进文艺复兴的到来B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推动欧洲
2、社会发展C阿拉伯哲学比欧洲哲学更加先进D西方教育发展取决于阿拉伯文化传入3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库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4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
3、,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内阁职权发生变化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5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设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试法”,规定刚入太学者为“门人”,经过两年的学*且考试能通一经者为“弟子”,正式成为太学生。太学生在校学*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也越高。这一规定有助于()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鉴别官员道德品质C防止考官徇私舞弊D提高官员文化水平6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A是
4、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B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C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D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8长期以来,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是()A要保护自然环境B文化与
5、自然协调一致C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D重视商业开发9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人文主义强调关注人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C无产阶级的斗争结果D民主政治对国民素质的要求10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D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11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1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整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A.“新官上任三把火”,嘉庆在亲政后就把这一把火烧向了和珅,真可谓是雷厉风行。B.数字人民币逐步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数字人民币“遇见”冬奥会,又为冬奥再添一把火。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