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质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长春地质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长春地质学院是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是以培养高级地质科技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长春地质学院于199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党委书记孙运生。更名后的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中文名

长春地质学院

外文名

Changchun College of Geology

校园环境

长春地质学院

长春地质学院是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是以培养高级地质科技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长春地质学院于199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党委书记孙运生。更名后的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概况

旧址

长春地质学院是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是以培养高级地质科技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1952年由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成立于长春市。初名东北地质学院,首任院长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

1957年更名长春地质勘探学院,1959年易为现名。李四光、文士祯、郭思敬、汪小川、喻德渊、李一平、陆锦、董申保、陈静波、张贻侠、韩淑芝、杨继笑、杜长龄等相继担任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职务,业治铮、余瑞璜、经福谦、俞建章、顾功叙、张寿樟、白季眉、丁克全、何继善、张秋生等学者名流都曾在校任教。

现任院长张贻侠。学院设有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应用地球物理学系、地质仪器系、岩矿测试及地球化学系、探矿工程系、能源地质系、工业管理系、社会科学系和基础科学系等10个系。开设12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19个硕士生专业,5个博士生专业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中国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师835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26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誉院士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博士导师38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名,跨世纪长春科技大学学科带头人40余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78名;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6%和41%。此外,学校还聘请8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保加利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有校际、院际、所际学术交流合作关系,特别是以学校为主,联合俄、日、韩、朝、蒙五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的东北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学校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学术组织及我国外交部等部门委托,多次承办、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并经常接待国外专家学者来校,派遣人员出国,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在国际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

1978年以来,学校承担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课题、学科发展前沿课题研究项目1807项,取得研究成果1373项,有39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4万名各类建设人才,他们以基础扎实、技术过硬、适应性强、勇于四光园吃苦耐劳而享誉社会。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设备,总价值5359万元。建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座,图书馆藏书近120万册,各类中外期刊1900余种,配有现代的MT终端检索系统及成套视听设备,是东北地区地学图书情报资料中心;博物馆馆藏标本5万余块,以馆藏国内外典型珍贵标本丰富斐声于世。现有三种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长春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建校四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经几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实现了单科性办学向多科性办学的历史性转变,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体系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具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承担大中型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项目的雄厚办学实力。

学院设有地质、矿床、非金属矿产开发及应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应用地球物理、高等教育等17个研究所(室),57个设备比较先进的实验室,一座藏书85.4万册的图书馆,一个拥有上万件岩石矿物等标本的博物馆,以及两个地质教学实*基地。学院与国内外有关单位有着广泛的教学与科研联系,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学院出版的刊物有《长春地质学院学报》、《世界地质》等。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

地质学、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矿场、地球物理、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地球化学与勘查、工业分析、金属矿产开发、探矿工程、石油地质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级文秘、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国际贸易、计算机及应用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矿床不、应用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探矿工程、数学、地质、应用数学、遥感地质、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物理学。

现状

长春地质学院与分别隶属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高校新组建为吉林大学是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决定,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新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合并前的五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东北人民大学,伴随着新中国高教资源在各大区重点布局而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一所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伴随着我国汽车、农机工业的兴起而成长,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科性中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汽车农机工业人才的摇篮”。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几经变迁,建国后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校于1939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由聂荣臻元帅创办,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参加了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医疗工作。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10月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首任校长李四光,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中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中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

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1947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学科新、发展势头好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原五校在各自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原五校都由我党亲手创办,林枫、吕振羽、匡亚明、唐敖庆、李四光、江一真、钱信忠、饶斌等老校长和曾在学校学*和工作过的杜若君、王湘浩、余瑞璜、蔡镏生、朱光亚等著名科学家,为学校优良传统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形成了“五湖四海”的办学特色,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崇尚务实,具有良好素质和优良学风的显著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五校实现实质性的合并,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为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15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6个,在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计算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工程、神经病学等学科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和客观条件。学校是国家确认的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有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在校全日制学生62764人,其中博士生3316人,硕士生10614人。

参考资料

1.长春地质学院·查字典地理网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长春地质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