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联盟·安徽省2023年中考仿真极品试卷(二)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安师联盟·安徽省2023年中考仿真极品试卷(二)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安师联盟·安徽省2023年中考仿真极品试卷(二)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3)古代文人常把“鹿”写进诗词中,借此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比如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再如“,”等。
9.下列对“亚洲棉”的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史料记载看,亚洲棉是较早进行栽培并向外传播扩散的棉花品种。B.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亚洲棉自印度陆路传人中国西南地区。C.亚洲棉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学者确定它与非洲的草棉具有共同的祖先D.亚洲棉又被称为“粗绒棉”,属纤维粗短的棉花,不适合机器纺织。10.结合材料,简述我国棉花种植的发展历史。(4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的段首句既是本段的中心句,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紧扣这一中心论点展开阐述,层层深入,逻辑严蓮。B.第二段运用因果、比喻等论证方法,阐述研究中国传统节俗的意义,指出了解这些节日就是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C.第三段列举“岁”“年”等时间概念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随着人们对时间把握的精确化、系统化,中国历法才得以产生。D.第四段以端午节、中秋节的演变为例,意在说明节俗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纪念传统节日应与时俱进,因时而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星辰 » 安师联盟·安徽省2023年中考仿真极品试卷(二)语文